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血通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方法:将所观察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钠组)32例,对照组(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钠组)30例,分别治疗7d后观察临床疗效,14d后观察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Holter24h缺血总时间等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甘油三酯、胆同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其中全血高切比黏度的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且能降低血脂、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而无出血现象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 (IR)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 6 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IR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给予贝那普利片加二甲双胍片 ,对照组单纯用贝那普利片。治疗前、后均作口服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 2h胰岛素均无显著性下降 ;联合组 2h血糖下降显著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用药后胰岛素敏感指数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以联合组更为显著 (P <0 .0 5 ) ;两组降压疗效均显著 ,但对照组降压药量比联合组大。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IR ,且能减少降压药用量。2h血糖可作为观察IR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青  况佩君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63-1964
目的 观察自组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两组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口服Vit B1 20 mg.3次/d,Vit B12 0.5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疼痛明显加服卡马西平0.1g,3次/d.治疗组加服自组中药方剂,3次/d,每次150 ml,疗程2个月.结果 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5例,14例,6例和10例,10例,1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2.8%和57.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结论 自组中药方剂配合西药能明显减轻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对DPN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葛根素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5例和对照组 42例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β 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 2 0 0mg/d ,低分子肝素 0 .4ml腹部皮下注射 ,2次 /d ,连用 10天。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 2 0ml/d ,连用 10天。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联用葛根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单用丹参更好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较常见的急重病之一,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但约有20%-30%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不典型,老年人AMI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不典型,如不提高警惕,极易造成误诊,导致不良后果。现将我院7年来收治的28例老年不典型AMI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疗效.方法:在控制血糖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口服,西药组给予多潘立酮,疗程4周.结果:两组症状均有改善(P<0.01),胃固体排空速度均加快(P<0.05).治疗组胃排空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胃轻瘫症状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中药方剂可有效改善胃轻瘫症状,提高胃排空速度,效果优于多潘立酮.  相似文献   
8.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调脂饮食联合非诺贝特(200mg.次-1口服,1次.d-1)、缬沙坦(80mg.次-1口服,1次.d-1)治疗,对照组采用调脂饮食联合缬沙坦(80mg.次-1口服,1次.d-1)、安慰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患者血压(SBP、DBP)、血脂(TG、TC、HDL-C、LDL-C)及FPG、FINS、IS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FPG、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而血清HDL-C、IS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FPG、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也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HDL-C、ISI水平均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诺贝特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可改善脂质谱及胰岛素抵抗,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在超声心动图问世以前,高血压病及其分期的诊断主要是根据血压增高的程度、心电图和X线的改变来决定。但由于这些检查的敏感性有限,使得部分高血压心血管病患者误诊。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DFI)对9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检测,以获取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