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敏  陶瑞雪  张燕 《安徽医药》2020,41(5):526-529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孕妇不同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且符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纳入标准的产妇160例,依据医生评估结果及产妇意愿选择分娩方式,按实际分娩结果分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简称阴道分娩)组68例,再次剖宫产(简称剖宫产)组80例,12例因阴道试产失败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简称阴道试产失败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40例单胎顺产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产妇的临床特征以及分娩信息,分析影响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瘢痕子宫患者中,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5%。阴道分娩组与阴道试产失败组相比,孕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瘢痕厚度、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孕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孕周、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瘢痕厚度、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娩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孕妇在严格的操作规程以及孕期控制体质量指数、胎儿体质量可鼓励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垂直体位联合侧卧位自由体位分娩在第二产程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第二产程采用垂直体位联合侧卧位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取仰卧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会阴损伤程度、会阴切开率、分娩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阴道分娩率97.4%,高于对照组的84.2%(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31.97±9.85)min,短于对照组的(39.50±12.1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会阴切开率5.3%,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会阴损伤程度较对照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舒适度92.3%,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满意度97.4%,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 h阴道出血量(206.03±61.21)mL少于对照组(211.92±58.01)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发生。结论 第二产程采用垂直体位联合侧卧位自由体位分娩是有效且安全的分娩方式,产妇分娩体验、分娩结局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筛查、治疗及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对53例经血清学筛查并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将其分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53例中Ⅱ期梅毒3例(5.66%),余均为潜伏期梅毒(94.34%)。治疗组引产3例,妊娠至围产期的孕妇26例,其中无死胎、畸胎及新生儿死亡。先天梅毒儿1例(3.4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7.93%,而未治疗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100%。结论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期梅毒为主;梅毒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但妊娠期应及早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很好控制死胎、畸胎和新生儿死亡的发生,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不同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50 g糖筛查异常后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302例,根据国内董志光 等和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两种诊断标准对孕妇进行分组:符合国内董志光 等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糖耐量减低(GIGT)标准的76例列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期亲密伴侣暴力(IPV)与小于胎龄儿(SGA)的关联,并分析孕晚期就寝-晨起规律在其关联中的作用。方法:从2015年3月-2019年6月在合肥市三家医院的产科门诊招募孕妇4908名,使用WHO多国妇女健康和家庭暴力研究小组总结而来的清单式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孕期精神暴力、躯体暴力、性暴力和总IPV发生率分别为9.1%、1.4%、0.9%和9.7%,SGA发生率为7.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IPV与SGA正向关联(OR=1.59);分别按就寝时间和晨起时间分层,7∶00后起床、22∶00-23∶00和23∶00后就寝组的IPV与SGA正向关联(OR=2.85、2.18、1.98);按就寝-晨起规律分层,非早睡早起组的IPV和IPV组的非早睡早起与SGA正向关联(OR=2.15、3.32)。结论:孕期遭受IPV(尤其是精神暴力)会增加SGA的风险,而就寝-晨起规律会使IPV与SGA的关联在不同的规律下增强或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模式的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方案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及其伴随的排便困难等症状的临床疗效,从而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22年1―7月于重庆市中医院肛肠科就诊的111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按是否伴随排便困难分为两类。将第一类伴随排便困难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模式一、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模式二治疗;将第二类无伴随症状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模式一治疗25例、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模式二治疗26例。观察治疗后各组病例症状改善、功能恢复情况及盆底功能Glazer评估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个疗程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各组患者盆底功能Glazer评估结果均优于治疗前(P <0.05)。使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模式一治疗的30例伴随排便困难症状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28/30);以模式二治疗的3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22/30)(P <0.05)。无伴随排便困难症状的51例患者中,使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模式一治疗2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68.00%(17/25);以模式二治疗2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女性的发病率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5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产检的孕早期孕妇,且孕妇血清25(OH)D水平<30ng/ml,预产期年龄≥35岁或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kg/m2,随机分为干预组(n=86)和对照组(n=94)。干预组从孕早期口服1200IU/d维生素D3胶囊,持续服用至孕中期[孕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检查日期];对照组不发放维生素D3胶囊,推荐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孕妇自行服用维生素D3胶囊或含维生素D的钙片。结果 干预组孕早期、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为12.986±5.654ng/ml、31.277±9.8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干预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24.5%、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干预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1h血糖、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R-IR)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补充维生素D仅可以明显提高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并且几乎可使其达到充足状态,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及糖代谢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期不同食物和营养素种类与孕晚期血压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孕期饮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合肥市的三家医院,招募定期产检的孕14~27周、单胎妊娠、定居在合肥的孕妇,发放自行设计的电子调查问卷,最终有4 379人完成问卷。收集所有孕妇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孕期身体状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血压;通过食物摄入量计算营养素摄入。分析影响孕晚期血压的因素,不同营养素摄入与孕晚期血压的关联。结果 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24kg/m2、初产妇、丈夫吸烟(≥6支/天)、摄入杂粮类<3份/周、摄入禽肉类<3份/周、摄入鱼虾贝类<3份/周、摄入蔬菜类<3份/周、摄入水果类<3份/周的孕妇孕晚期收缩压和舒张压更高(收缩压:t值分别为-10.779、-2.325、2.343、6.247、6.169、5.288、7.392、7.387,P<0.05;舒张压:t值分别为-11.066、-3.870、2.276、4.727、4.088、3.766、6.068、5.472,P<0.05);摄入畜肉类<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合肥3家医院产科门诊招募1 875名处于孕中期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清25(OH)D、脂代谢指标TC、TG、HDL-C和LDL-C。采用Cubic非线性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孕中期维生素D缺乏率为75.3%,TC、TG、HDL-C和LDL-C均值分别是(233.22±38.87)、(226.24±83.88)、(79.04±12.77)和(109.54±25.95)mg/dl。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以25(OH)D五分位组(Q1~Q5)中Q5为对照组,Q1~Q4组的TC、TG均显著升高,Q1和Q2组的LDL-C显著升高,且在Q1组观察到TC、TG和LDL-C的最高差值(TC:β=16.88,95% CI:10.50~23.26;TG:β=34.92,95% CI:21.32~48.53;LDL-C:β=9.06,95% CI:4.77~13.35)。未观察到5组间HDL-C的显著差异。以维生素D是否缺乏分层后结果显示,当25(OH)D<50 nmol/L时,25(OH)D每增加10 nmol/L,TC、TG和LDL-C分别降低3.53 mg/dl(95% CI:1.30~5.75)、7.42 mg/dl(95% CI:2.41~12.44)和2.08 mg/dl(95% CI:0.60~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当25(OH)D≥50 nmol/L时,未发现25(OH)D与TC、TG和LDL-C间存在显著关联。无论维生素D是否缺乏,均未观察到25(OH)D与HDL-C的显著关系。结论 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仅在维生素D缺乏状态下,25(OH)D与脂代谢指标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产科头盆不称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诊断为头盆不称而施行剖宫产手术者108例进行分析。结果 82例处理正确,诊断正确率为76%;另外26例中过早诊断头盆不称者6例,在产程中因观察处理不当诊断相对性头盆不称者20例。结论 在产程中及正确地诊断头盆不称,并允许其进行充分的试产,在观察产程中予以正确地处理,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