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痰TB DNA在非空洞性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入院时间顺序,收集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2019年1-12月住院诊断为非空洞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例,主要包括肺部CT结果、痰抗酸染色、TB DNA,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B DNA的阳性率为54%,痰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为2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32,P<0.001),73例抗酸染色阴性患者中痰TB DNA阳性31例,TB DNA阴性42例。27例抗酸染色阳性患者中痰TB DNA阳性24例,TB DNA阴性3例。结论:痰TB DNA检测在非空洞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高于痰抗酸染色,值得临床推广,但也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必要时可多次送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LISPOT(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检测IFN-γ斑点数在评价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状态和指导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入选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低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组17例、免疫耐受组14例、免疫清除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研究对象分离PMB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HBsAg刺激物与实验对象的PBMC细胞孵育,采用ELISPOT检测慢性乙肝感染者IFN-γ斑点水平,同时对17例低水平ALT(Manine aminotransfer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组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分析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病理炎症分级的相关性;其中9例肝穿病理结果≥G2/S2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感染者3个月后再次采用ELISPOT检测IFN-γ斑点水平.结果 HBsAg刺激PBMC产生IFN-γ斑点水平在各组分别为免疫清除组117 ±53、低ALT组15 ±2、免疫耐受组13 ±2)和正常对照组59±10,除低ALT组与免疫耐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 =0.85 >0.05),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免疫清除组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中,HBsAg刺激物的IFN-γ斑点水平与血清ALT有显著相关性(r=0.976,P<0.05).肝病理穿刺中17例低水平ALT慢性乙肝感染者,其中肝组织病理分期≥G2/S2的共9例,占52.9%;同时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有显著相关性(r=0.630,P=0.009).9例肝穿病理结果≥G2/S2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后IFN-γ斑点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清除组IFN-γ斑点水平最高,低水平ALT的慢性乙肝感染者肝穿刺病理结果提示有很大一部分达到抗病毒指征,且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呈正相关,通过ELISPOT检测IFN-γ斑点水平,可更好地判断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状态和评估慢性乙肝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