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糖浓度增高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地了解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血糖浓度增高对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死率及心梗后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影响。方法:1990年1月~2000年10月我院心肌梗塞住院病人100例,将入院时血糖浓度<6.6mmol/L作为A组。入院时血糖浓度增高在6.6~11.1mmol/L为B组。入院时血糖浓度>11.1mmol/L为C组,分别计算各组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百分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心衰发生率10.7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57%,住院病死率3.57%;B组心衰发生率41.18%,心源性休克发生率29.41%,住院病死率26.47%;C组心衰发生率52.63%,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1.58%,住院病死率26.32%。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而B组与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糖浓度增高,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临床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9例,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4 wk前后分别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同时选取49例健康人作对照组观察血压及血压变异性. 结果:9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85例完成观察,治疗前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明显比对照明组高(P<0.01),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与用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硝苯地平控释片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6-06~2008-03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20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196例,成功率为98.0%;桡动脉插管成功194例,成功率为97.0%。46例病人成功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2例,血管迷走反射2例,桡动脉痉挛12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6例,前臂肿胀4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4.
陈阿娣  陆也福 《上海医药》2001,22(6):270-271
目的回顾性地了解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血糖浓度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及心梗后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影响.方法心肌梗死住院病人100例,将入院时血糖浓度<6.6mmol/L作为A组,血糖浓度在6.6~11.1mmol/L者作为B组,血糖浓度>11.1mmol/L作为C组,分别计算各组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百分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心衰发生率为10.7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3.57%,住院病死率为3.57%;B组心衰发生率为41.18%,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29.41%,住院病死率为26.47%;C组心衰发生率为52.63%,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31.58%,住院病死率为26.32%.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而B组与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糖浓度增高,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对本院2006年6月2008年3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2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桡动脉穿刺成功196例,成功率为98.0%,桡动脉插管成功194例,成功率为97.0%。46例患者成功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2例,迷走反射2例,桡动脉痉挛12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6例,前臂肿胀4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认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限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地奥心血康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现冠心病患者缺血性发作与血小板聚集有关。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粘滞度增加,进而发生微循环障碍,导致冠心病症状发作。而地奥心血康(简称心血康)能使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心肌耗氧量下降,从而使心肌氧供耗失调得以改善,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索他洛尔和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36例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索他洛尔和美托洛尔口服治疗,并对心率、QT间期最大值、QT间期最小值和QT间期离散度进行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心率由基础的(84.5±5.4)次/min降至(66.5±8.3)次/min(P<0.01),QT间期最大值由治疗前的(411±34)ms延长到治疗后的(415±41)ms(P>0.05),QT间期最小值由治疗前(313±32)ms延长至(353±42)ms(P<0.01),QT间期离散度由治疗前(95±31)ms缩小至(63±20)ms(P<0.01)。无心功能恶化,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本方法疗效确切、方便、安全,无明显致心律失常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2004年4月-2007年10月共收治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9例,观察BiPAP在重度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血浆脑钠肽(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分泌的激素,它能特异性反应左心室功能的改变,因而BNP浓度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预后估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研究深入,BNP在心血管方面的临床价值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舒张期心力衰竭(D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浓度变化与正常对照者BNP浓度对比,探讨BNP对DHF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瑞舒伐他汀+常规降压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降压药。瑞舒伐他汀用量10~20mg/d,晚餐时顿服,时间6个月。分别监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TC、TG、LDL-C降低,HDL-C升高;治疗组颈动脉斑块IMT厚度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降压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具有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