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医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
方法 通过检索CBMdisc、CNKI、CHKD、万方、维普、PubMed、Em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近16年公开发表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相关论文, 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检索出文献317篇, 9篇文献纳入。共计543例患者, 其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治疗组)308例, 死亡90例, 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35例, 死亡156例。各研究间同质性较好(χ2=5.96, DF=8, P>0.05, I2=0%), 疗效的合并OR值=0.19(95% CI为0.13~0.28, Z=8.51, P < 0.01)。
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医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相比常规治疗, 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但确切疗效还需考虑其他多种因素, 需要更多数据, 在临床上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乡市高校大学生对乙肝基本知识的认知及态度,为加强大学生健康知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乡市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 569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新乡地区高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乙肝基本知识,但对乙肝母婴传播概念模糊。近60.0%的学生认为乙肝患者生育的孩子一定是乙肝患儿,有54.0%的学生认为"小三阳"比"大三阳"好,有16.7%的学生对于乙肝的传播途径全部知晓;有24.5%的学生愿意和乙肝感染者住同一宿舍,有21.0%的学生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结论被调查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学校和社会应切实加强乙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消除学生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和盲目的恐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南省公众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宣传及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河南省公众特点,自行编制"河南省公众对自愿安乐死认知调查问卷",对1000位河南省公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结果:75.6%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了解,不同职业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3%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52.6%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合法化,并且学历越高者越倾向于赞成安乐死合法化(P〈0.05),医生的赞同率仅有36.8%。60.5%和58.8%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安乐死属于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结论:河南省公众对安乐死总体知晓率较高,多数人对实施安乐死和安乐死合法化持谨慎态度。普通公民应在现代医学伦理观的指导下正确看待安乐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不同静脉输注时长对重症感染患者的血药浓度、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并寻找血药浓度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万古霉素的61例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Nh静脉滴注(未规定输注时间)组和1 h、3 h静脉泵入组,了解万古霉素习惯性输注时间及血药浓度,并分析比较1 h、3 h静脉泵入组的万古霉素谷浓度、疗效和预后的差异,并使用倾向性匹配筛选验证。最后将所有患者纳入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谷浓度的因素。结果万古霉素Nh组的血药浓度为(8.74±6.36)μg/mL。1 h比3 h输注万古霉素谷浓度高[(17.84±14.26)μg/mL,(11.18±7.26)μg/mL]。疗效中1 h组体温较3 h组下降明显,但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万古霉素使用之前肌酐和尿素氮、谷浓度尿素氮、机械通气时间、万古霉素使用时间是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1 h比3 h内静脉输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更高,能够达到指南推荐目标谷浓度区间,缩短了治疗时间,并且在控制患者体温方面也有优势,故1 h输注万古霉素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年龄、基础肌酐和尿素氮、机械通气时间、万古霉素使用时间是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路坤  赵士兵  陈金梦  吴强  汪华学 《安徽医药》2023,27(10):2022-2026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置管方式在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VA-ECM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 2020年 3月至 2022年 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接受 VA-ECMO治疗的 42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 18例和超声引导组 2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预后情况、 ECMO建立时间、一次性动静脉置管成功率、远端灌注(DPC)放置成功率、 ECMO撤除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 ECMO建立时间[(35.78±7.46)比( 49.46±23管.45)min]ECMO撤除时间[(39.00±9.93)(56.82±6.77)min]、置管总并发症发生率[ 16.67%(3/18)比 50.00%(12/24)]均低于P<0.05);改良组一次性动管成功率[ 100%(18/18)比 66.67%(16/24)]、 DPC放置成功率[ 100%(18/18)比 超声引导组(、脉置比70.83%(17/24)]均高于超声引导组( P<0.05);两组撤机成功率[ 50.00%(9/18)比 45.83%(11/24)]、撤机后 28 d存活率[ 44.44%(8/18)比 33.33%(11/24)]、一次性静脉置管成功率[ 77.78%(14/18)比 70.83%(17/24)]、置管血红蛋白下降[( 2.28±1.90)比(3.17±2.62)g/L]、拔管总并发症发生率[ 22.22%(2/9)比 27.27%(3/11)]、拔管血红蛋白下降[(2.33±1.50)g/L比( 3.09±1.58)g/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比较,改良置管可以缩短 VA-ECMO建立及撤除时间,具有一次性动脉置管成功率高,置管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使 DPC放置变得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