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1.
正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早在50多年前Halbrecht等[1]就有关于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的报到。在临床中常用于诊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判断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预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AFP的相关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综合临床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中AFP水平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首次入院治疗疗效的评估意义,并比较AFP与Child-Pugh评分对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首次入院治疗疗效预测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7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99例首次入院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入院时血清AFP水平、Child-Pugh评分等级,观察常规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与二者的关系。结果:观察病例中,入院AFP≥80μg/mL与AFP<80μg/mL的首次入院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按Child-Pugh评分A、B、C级的首次入院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573>0.05)。结论:AFP应用于乙肝后肝硬化首次入院患者早期临床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治疗前血清ALT、HBV-DNA和肝脏病理论断在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比较抗病毒治疗的肝炎病人治疗前的血清ALT、HBV-DNA,和肝脏病理诊断在治疗完成后达到完全应答率的区别。结果 在抗病毒结束时,转氨酶(ALT)水平高者有66.67%完全应答率.HBVDNA定量低者有64.29%完全应答率,肝脏组织学病理活动度高者有73.08%完全应答率。结论 肝脏组织学病理检查对肝炎病人的抗病毒治疗有较好的选择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中医升阳透毒法配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低酶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运用升阳透毒法治疗慢性低酶型乙型肝炎160例,3个月内ALT升高至100u/L以升者,随机分为"升阳透毒"组(Ⅱa组)、加用IFNα-1b(Ⅱ b组)、单用IFNα-1b组(Ⅱc组);3个月内仍属低酶者设为对照组(Ⅰ组),继续用"升阳透毒法"治疗。Ⅰ、Ⅱ组所有患者分别按各自方案治疗6个月。[结果]Ⅱa、Ⅱb、Ⅱc组在ALT复常、HBeAg/HBeAb血清转换、HBV-DNA阴转率方面均优于Ⅰ组(P<0.05);Ⅱ b、Ⅱc组明显优于Ⅰ组(P<0.05);Ⅱb、Ⅱc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升阳透毒法治疗慢性低酶型乙型肝炎至ALT升高至100u/L以上,适时加用或改用干扰素继续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甲胎蛋白一直作为我国诊断肝癌的辅助指标。使用甲胎蛋白作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在临床使用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