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老年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 收集老年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10例(12只眼),对其进行FFA图像分级及分析。结果 10例患者(12只眼)中0级1只眼,Ⅰ级9只眼,Ⅱ级2只眼。结论 FFA可提示黄斑区血管渗漏和黄斑水肿、黄斑裂孔,并用于指导临床进行激光治疗。此外,FFA红外眼底相(IR)可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前膜范围、黄斑水肿和黄斑裂孔的形态,便于了解患者黄斑视网膜前膜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李军  陈蔚柏  吴国强 《甘肃医药》2013,(10):742-744
目的:了解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方法:对64例(66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年龄、眼别、就诊时间、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及视网膜复位率等进行分析.结果:64例(66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占同期我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14.61%.男女比例为1∶1.3.平均患病年龄为51.65岁,其中41~5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40.91%.近视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占74.24%.近视程度越高、视网膜脱离范围越大者,手术后复位率越低.结论:高度近视为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针对该病应尽早就诊、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摸清老年人眼底生理性改变,现将兰州地区5584名老年人体检中筛选出245眼拍成照片,加以整理,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1984~1986年我院预防保健科组织老年人健康普查,共计5584名,其中筛选出来的部分资料主要是兰州地区离、退休人员、工人、知识分子245名(245眼),其中60~81岁男性212名,55~69岁女性33名。检查由专科医师、护士负责,进行眼功  相似文献   
5.
Brown(1937)首先报告一例双眼底视乳头周围萎缩,以及视网膜血管特别在静脉周围出现萎缩和色素沉着,一种稀有的眼底病变称之为放射状视网膜脉络膜炎以来,仅名称一项就有6种之多,及至Franceshetti(1962)系统观察予以报导,定名为“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称世界上不超过30例。现将我科1984年遇到1例,做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报告如下: 金××女21岁于5岁时发现双眼视力较差,以夜间为甚。近二年来感觉双眼视力明显下降,夜间不能视物,影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陈蔚柏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5):127-128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连续进行10170人次FFA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3%,大部分在注射荧光素钠后2分钟内发生,并在2分钟内好转。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4.20%)、荨麻疹(0.37%)、心悸(0.53%)、呕吐(0.41%)、晕厥(0.02%)、咳嗽和喷嚏等(0.61%)。年轻人多发。结论FFA是基本安全的眼科检查手段。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宜从提高荧光素钠制剂的纯度及造影的舒适度着手。造影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告知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取得患者合作。造影室应备有急救药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