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57例白血病血清铜,锌含量的测定结果。白血病治疗前血清铜升高,铜/锌值增大;治疗后,病情缓解者下降,未缓解者则更高。血清锌在治疗前后无何差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百分数与血清铜浓度呈正相关。检测血清铜,锌对白血病疗效的预测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采用MTT法检测66例患者白血病细胞的药敏,同时采用单抗JSB-1,检测白血病细胞P-170的表达,结果表明:P-170表达阳性组药物敏感程度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化疗后P-170表达阳性36例,其中32例临床疗效差;18例P-170表达阴性,其中13例疗效好。上述结果表明:白血病细胞体外药敏和P-170表达与临床疗效有较好的相关性,总符合率达83.3%。提示两者同时检测,可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采用DTNB直接法检测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内还原型谷此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化疗前组白细胞内GSH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化疗后组白细胞内GSH含量较化疗前组进一步增高P<0.05)。6例P-6糖蛋白阴性者5例疗效差,而其GSH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临床耐药除与P-糖蛋白相关外,GSH含量增高可能是白血病多药材药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29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资料及17例的误诊情况,对其误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包括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为较常见的溶血性贫血。我院从1984年以来已收治50例,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因及一般情况有病因可查共28例,占56%,包括肺炎、肺部感染10例,恶性淋巴瘤5例,慢性肝炎5例,SLE4例,妊娠3例,病毒感染1例。其余22例未能查出原因占总数44%。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14—70岁,平均33.6岁。病史19天至8年1个月。其诊断标准符合1988年全国溶血性贫血专题学术会议纪要规定。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包括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为较常见的溶血性贫血。我院从1984年以来已收治50例,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因及一般情况有病因可查共28例,占56%,包括肺炎、肺部感染10例,恶性淋巴瘤5例,慢性肝炎5例,SLE4例,妊娠3例,病毒感染1例。其余22例未能查出原因占总数44%。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14—70岁,平均33.6岁。病史19天至8年1个月。其诊断标准符合1988年全国溶血性贫血专题学术会议纪要规定。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们所遇到曾经子宫癌放射治疗以后发生白血病两例报导如下: 例1 69岁,女,教师,住院号233741,1979年11月开始双下肢酸痛,随后出现双颈、右胸壁、双侧腋下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980年4月12日来我院门诊,经颈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为“淋巴肉瘤”.同月19日再入院.患者1973年曾因子宫体腺癌在北京某医院行子宫全切除及镭疗.体检T37.8℃,双颈及锁骨上、右胸前壁,双腋下及两侧腹股沟有20余个1~4cm淋巴结,质硬,部分粘连,无溃破。心肺无异常发现,肝  相似文献   
9.
应用放免法检测了29例生育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女性患者血浆雌二醇(E_2)、睾酮(T)水平,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随机检测了其中22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1.ITP患者组E_2水平明显升高,T水平无差异.E_2/T比值明显增高。2.患者组总T细胞无差异,但T辅助细胞(T_h)降低.T抑制细胞(T_s)增高.T_h/T_s比值下降。3.患者组E_2/T与T_h/T_s呈负相关关系.E_2与T_3呈正相关关系。表明:ITP女性患者生育期存在性激素紊乱和细胞免疫异常,且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80年8月~1982年8月,我院与国内23所医院及天津血研所采用氨肽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37例,成人183例有效率61.7%,小儿54例有效率66.7%。氨肽素是从猪蹄甲中提炼成,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肽类和微量元素,无明显副作用。我院1985年后继续用氨肽素治疗15例ITP,其中6例进行了电镜观察。1 临床资料1.1 治疗对象 15例ITP均为慢性型,病程6月~20余年。年龄14~53岁,男7例,女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出血,女患者月经过多。实验室检查:血小板8.O×10~9/L~54.O×10~9/L,骨髓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