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硬膜下积液患者80例,所有病例均有头部外伤史,在治疗和动态观测过程中,有15例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5~79岁,平均64.3岁,其中60岁以上者10例。致伤原因:车祸伤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性肝炎(IH)又称休克肝,是继发于低血压或休克而出现的肝脏急性炎症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1例患者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自1995年2月至2000年8月,我院共收治休克肝患者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6.7±10.8)岁。患者否认肝病史,B超或CT无肝病影像学表现。原发病包括:4例心源性休克、3例神经源性休克、2例过敏性休克和2例失血性休克。休克持续时间1.5~26h。2例行肝活检术,2例死后3h内行肝穿刺术。  相似文献   
3.
由于老年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能有效自主控制排便,灌肠液注入后易从肛门向外流出,不仅影响灌肠效果,导致灌肠失败,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我们对传统灌肠方法进行改良,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对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竞争性放射受体法及入免法测定3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PTH水平,并与32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31例健康者对照。发现:肝硬化组血清1,25(OH)2D3较肝炎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0.001),并与血钙、尺桡骨密度呈下相关(P〈0.01,P〈0.05);肝硬化组血清PTH较肝炎组和组明显升高(P〈0.05,P〈0.05),但与血钙、尺桡骨密度无相关性。提  相似文献   
5.
盐酸倍他司汀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自平 《安徽医药》2002,6(4):62-62
盐酸倍他司汀是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2],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它的含量测定方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是用高氯酸的非水滴定法,实验操作中影响因素较多,结果准确度差,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的含量,方法简单,结果可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as-1377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234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及321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确定Fas-1377基因型。结果Fas-1377AA、GA、G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3.25%、44.44%、42.31%和12.15%、47.04%、40.81%,组问比较元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as-1377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风险无关。结论Fas-1377基因多态性与华北地区胃癌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骨质疏松(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检测6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骨胶原交联(Crosslaps),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肝硬化组尺桡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肝硬化组血清BG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OP组较NOP降低更明显,尿Crosslaps水平肝硬化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OP组较NOP升高更明显,血清BGP水平与尺桡骨密度呈正相关。OP组尿Crosslaps水平与尺桡骨密度呈负相关,而NOP无相关。肝硬化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OP组较NOP组显著升高;肝硬化组IL-1β、IL-6、TNF-α水平与尺桡骨密度呈负相关;其中OP组较NOP组相关性更明显。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L-1β、IL-6、TNF-α在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适当降低体内IL-1β、IL-6、TNF-α水平,对乙肝肝硬化骨质疏松的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尿骨胶原胶联 (Crosslaps)、尿钙离子 /肌酐 (Ca2 /Cr)与肝硬化骨代谢异常的关系。分别测定 6 1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尿Crosslaps水平、尿Ca2 /Cr及骨密度测量 ,并与 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表明 ,肝硬化组尿Crosslap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其中骨质疏松 (OP)组与非骨质疏松 (NOP)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且OP组尿Crosslaps水平与尺桡密度呈负相关 (r=- 0 4 33,P <0 0 1)。尽管OP组尿Ca2 /Cr较NOP组升高 (P <0 0 1) ,但与尺桡密度无相关性 (r =- 0 2 37,P >0 0 5 )。提示尿Ca2 /Cr不能作为肝硬化骨吸收指标 ,而尿Crosslaps变化对肝性骨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讨细胞因子对乙肝后肝硬化骨代谢的影响,采用RIA及ELISA分别测定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骨密度测量,并与15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P<0.001),其中骨质疏松(OP)组较非骨质疏松(NOP)组均升高明显(P<0.001,P<0.01),且两组间Child-PughA、C级同级分别比较,血清IL-1β水平显示差异(P<0.01,P<0.05),血清TNF-α水平亦有差异(P<0.05,P<0.05);OP组血清IL-1β、TNF-α与尺桡密度均呈负相关(r=0.638,P<0.01;r=0.483,P<0.05),而NOP组则呈无相关.提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升高,是肝性骨病(HBD)发生的重要因素,降低体内IL-1β、TNF-α水平对HBD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