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0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概论林肯霉素(Lincomycin)是从美国的尼布拉斯加(Neb raska)林肯市(Lin-coln)州附近土壤中分离到的一种由链霉菌——林肯链霉素林肯变种(Streptomyctslincolnensis var lincolnensis)所产生的抗生素。1962年首先由美国发表,是一个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在国外文献上林肯霉素(以下简称 LC  相似文献   
3.
绪论氨基酸产生菌卓有成效的改进,大大地促进了遗传学在日本工业微生物菌种中的应用。同时,成功地应用了氨基酸发酵研究中所得到的知识在核苷酸和其它初级代谢产物的产生菌的改进上。另一方面,抗生素产生菌遗传学知识还很少。近来,这些产生菌的遗传工程以及寄主媒介工作的进展具有潜在的工业上的重要性,原生质融合亦已引起强烈的关注。初级代射产物产生菌的突变微生物有两种主要的控制方式——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反馈抑制对控制小分子物如氨基酸的合成有高效,其生物合成途径的终产物能抑制系列中第一个酶或支路(点)中  相似文献   
4.
红霉素 A 环式碳酸天门冬氨酸盐,系红霉素衍生物类群中的一种新化合物,具有强的抗菌活性。目前,在已知的许多的抗生素中,一种红霉素的新品种—红霉素 A 环式碳酸盐,是一种比红霉素 A 碱更优越的衍生物,按本专利方法制备的为一罕见的衍生物,得自环式  相似文献   
5.
pH值对紫苏霉素产生菌生长及其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就 pH 值对紫苏霉素产生菌生长及其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分二个组别进行,第一组实验,先以酸或碱配制成不同 pH 值(pH5.45~8.5)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比较,发酵24小时后,几乎所有的不同的实验组,培养基 pH 值都达到接近中性。即原碱性培养基被酸化,而原酸性培养基被碱化。培养基 pH 值为6.45~7.6时,紫苏霉素生物合成的效价最高,pH5.5时,在开始24小时生长明显缓慢,约48小时时,pH 值可上升到6.9,但抗生素形成仍不能达到最高效价水平。培养基 pH6.5时,在开始24小时的生长以及前期48小时的抗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种子对托普霉素之生物合成影响的若干因素。在六种种子培养基比较试验中,以~#1号种子培养基为最佳,其配方为:玉米浆2%,甘油2%、NaCl0.3%、NH_4Cl0.2%、CaCO_30.5%。种子培养基之菌丝累积量与发酵单位并不一定成比例关系。如~#6号培养基菌丝累积量最多为40毫克/毫升。其发酵单位为1~#号培养基的70%,~#2号培养基菌丝累积量最少为5毫克/毫升。其发酵单位为1~#培养基的88%。种子龄对托普霉素生物合成并不是一严格的限制因子,种子在对数生长期,稳定期或死亡期初进行接种,其发酵单位相差无几。但对数生长期和死亡期初的种子,其接种量应比稳定期的种子量要增大。种子传代试验中,传代1~3代则不影响抗生素效价,如传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仅就链霉素发酵有关方面进行一些概括介绍,其中包括培养基、培养条件,若干酶反应,前体,种子质量,代谢与生物合成等,大部来自国内外文献资料,其中亦谈到些链霉素发酵近年来发展和动态,供有关方面参考。Ⅰ.沿革和概况链霉素产生菌是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该菌株在1944年由Waksman氏等所发现,并用于工业生产。最初链霉素发酵采用可溶性氮(肉浸液、蛋白胨)作氮源,1%葡萄糖为碳源的稀薄培养基,在这种培养环境下,糖很快消耗尽,导致菌丝早期自溶,pH上升到8~9,发酵单位仅50~300单位/毫升(1945—1947年),后改用黄豆粉培养基,以不溶性氮代替可溶性氮作为氮源,并相应增加葡萄糖用量(由1%增至2.5%),这样就延缓了菌丝自溶,有利于抗菌素的合成,1951年发酵单位可达1000~2000单位/毫升。以后又采用了无机氮和有机氮  相似文献   
9.
甲氧环烯氨头孢菌素(Cefroxadine,CXD)1972年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所开发,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分子式:C_(16)H_(19)N_3O_5S·2H_2O分子量:401.43为一口服头孢类抗生素。CXD 具有抗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的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比头孢菌素Ⅳ(Cepha-  相似文献   
10.
容量为3、4、63米~3的发酵罐,在其搅拌的机械功率分别为1.8、3.0、0.9千瓦/米~3条件下进行了土霉素生物合成生化参数的实验研究。土霉素生物合成速率,在发酵60~80小时,最大的为4米3罐,最小的则为63米~3罐。发酵100小时后,4米~3罐抗生素形成速率急速下降。3米~3罐抗生素形成最大速率几乎比4米~3罐低1.5倍,而发酵终了时,则两者相差无几。而放罐单位,除63米~3罐较低外,3米~3罐和4米~3罐则差不多。发酵初期,4米3罐糖利用最快,72~80小时,糖利用急速变慢,120小时几乎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