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出血患者行双侧颈外动脉及分支血管造影,应用PVA、KMG、明胶海绵及弹簧栓栓塞。结果:动脉栓塞后50例成功止血,2例栓塞后分别2天和5天后再次鼻咽大出血死亡。2例出现视力下降和失明,1例出现面瘫。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出血应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效果肯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军  李斌  王卫  王圣  廖旺  陈美丹  吴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09-2010,2022
[目的]对比测定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入途径行冠脉造影时患者的受照剂量,为心血管介入辐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在2010年1月~2011年1月,男性患者60例行冠脉造影,按其血管途径分为桡动脉组30例和股动脉组30例,桡动脉途径组患者行Allen’s试验呈阳性,选右桡动脉入径,股动脉途径组按常规方法操作,用穿透电离室型剂量测量系统,对不同路入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时患者辐射剂量进行了测量。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造影途径的患者体重、胸部体厚、透视时间和曝光帧数没有明显差异,但患者累积剂量桡动脉组(825±338mGy)明显高于股动脉组(541±204mGy),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因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同时,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大,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患者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瘤内注入乳剂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120例TACE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TACE重复治疗组)60例和观察组(经皮穿刺瘤内注入乳剂治疗组)60例,比较两组中不同分期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同时间的复发率、治疗前后的血清复发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他复发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Ⅱ期及Ⅲ期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0.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和45.00%,不同时间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复发相关指标(VEGF、MMP及其他复发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经皮穿刺瘤内注入乳剂治疗肝癌TACE术后复发及肿瘤复发相关指标的控制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局部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5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局部恩度乳剂注入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转阴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不良反应,并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38%,AFP转阴率为42.31%,均高于对照组的30.77%和1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均先升后降,观察组患者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46.41±114.68)pg/mL和(306.37±106.63)pg/mL,对照组分别为(487.84±103.64)pg/mL和(436.83±113.12)pg/m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局部注入恩度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的TACE治疗,且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SA实时导引技术在脑血管畸形栓塞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对51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NBCA和ONYX介入栓塞治疗过程,其中NBCA栓塞17例,ONYX栓塞32例,两种混合使用2例,同时评价DSA实时导引技术(重叠透视和路径图)在介入栓塞治疗不同阶段的选择和效果。结果:在所有栓塞治疗过程中,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帮助术者明确病变部位,减少运动伪影产生,引导微导管超选择到治疗部位,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和医患双方的辐射剂量。结论: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应用在脑血管畸形栓塞术,可提供良好的实时脑血管影像,直观栓塞材料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在介入治疗颅内血管畸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路入途径以其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路径方式之一.本研究将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术者手部受照剂量进行对比分析,为心脏介入的辐射防护提供方法和剂量学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情况下,根据体重66~72 kg和胸部体厚24~27 cm的标准,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男性患者60名,分成桡动脉途径32例和股动脉途径28例两组,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设备采用西门子Mutista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测量仪器采用北京防化院生产的GR-200A LiF(Mg,Cu,P)热释光剂量仪和RGD-3B型热释光读出仪,与计算机以及退火炉等组成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7.
陈美丹  赵军  周祥钰  吴宁 《海南医学》2012,23(17):121-123
目的 总结14年管理实践经验,探索放射技师参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维护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的结构和介入工作的特点,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放射技师从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一般故障排除的全程管理模式,采用了强化放射技师的培养,制定正确使用的规章制度,规范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及时排除设备一般故障等相应的管理方法.结果 自1996年5月至2011年8月,共完成各种介入手术16 895例,设备使用率为99%,无一例因设备故障而造成不良医疗事件.结论 技师参与血管造影设备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减少了设备的损耗,有效保障了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B面神经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血介入诊疗中DSA图像质量控制。方法 2000年4月至2010年3月共完成56例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出血,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鼻咽部侧位动态影像进行影像质量评价:分为能明确出血动脉、出血部位和不能明确病变供血血管两组。结果 56例患者中42例可见明确对比剂外溢和肿瘤血管征象,明确出血责任动脉,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显著的止血效果。14例需加其它体位和方法才能明确诊断。结论通过选择合适技术参数:即患者的相对体位、对比剂技术参数的设定、图象后处理技术等对确保鼻咽癌放疗后出血介入诊疗图像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