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沙比利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沙比利是一种全胃肠道促动力药。它主要是通过刺激肠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胃肠运动的增加[1]。临床上用于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取得较好疗效[2]。我们于1995年6月至1997年12月对52例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患者,用西安扬森公司所生产的西沙比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的方法学及疗效。方法 依据入选标准,选择BAP病人24例,在内科综合治疗48~72h无效时行内镜治疗。结果 15例内镜下见乳头部充血、水肿,3例结石嵌顿,2例蛔虫嵌顿,ERCP插管成功22例,其中10例单行ENBD,12例行EST,共取出蛔虫2例,结石7例。术后2~4h诉腹痛减轻者9例,血压上升转平稳者3例,2~4d内腹部体征均有明显好转,导管留置4~7d。除1例形成假性囊肿外,其余均在术后4~28d好转出院。结论 内镜治疗BAP可解除胆道梗阻,达到外科引流效果,是BAP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automicneuropathy,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组由自主神经功能和(或)结构受损引起的症候群。文献报道其患病率为17%~78%不等,起病隐袭,病情逐渐进展,甚少自行缓解,可先于糖尿病症状发生等临床特征,常与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伴发,并可广泛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全身各系统,使病人病死率增加。近年来,DAN在糖尿病胃肠病变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现就DAN与胃食管及直肠肛门动力障碍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肛管直肠运动的影响.方法 对26例糖尿病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自主神经功能测定(标准心血管反射试验)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结果 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占95%,其交感、副交感和自主神经功能计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副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更为明显.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显示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降低,肛管直肠协调功能障碍,直肠敏感性降低.结论 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中副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更为明显,且存在肛管直肠动力障碍.糖尿病患者肛管直肠动力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4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直肠和盆底肌电描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肌电图显示盆底肌和腹肌的矛盾运动消失,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松弛幅度降低(P<0·05),总有效率为93%,改善伴随症状有效率70%,6个月随访复发率仅5·26%。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超滑导丝超选联合鼻胆管引流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 120例ERCP术或ER.CP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患者.70例高危患者术后置鼻胆管引流(A组),与50例非引流患者(B组)对照,64例超滑导丝超选后插管(C组).与56例非超滑导丝超选插管(D组)对照,观察术后4、12及24 h血清淀粉酶值、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 A、B组患者术后4、12及24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187.32±65.13)、(487.54±121.84)、(297.68±79.64)和(327.67±97.86)、(689.47±236.58)、(436.82±173.58)(P<0.05),高淀粉酶血症分别为8.57%和24.00%(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与16%(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胰管显影率分别为11.43%和24%(P<0.05),差异有显著性.C、D组患者术后4、12及24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148.58±45.41)、(411.43±108.97)、(237.38±59.76)和(388.53±106.34)、(728.64±248.42)、(478.57±197.25)(P<0.05),高淀粉酶血症分别为6.25%和25.oo%(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13%与10.71%(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胰管显影率分别为0和35.71%(P<0.05),差异有显著性.A组中联合超滑导丝者术后4、12及24h的血清淀粉酶值均低于不使用超滑导丝者,且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低于不使用超滑导丝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内镜下超滑导丝超选后插管联合鼻胆管引流能有效预防EK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相似文献   
7.
贲门失弛缓症(简称AC)经气囊扩张术可在X线透视下和内镜下进行。前者操作较费时,也较难对准狭窄的贲门部;后者经内镜活检孔道置囊,其气囊直径较小,故扩张效果均欠满意。自1996年7至1998年2月作者等用自制气囊和国产气囊经内镜放置对本症进行治疗,现将...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慢性胃炎从浅表到萎缩的演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作用,本文对280例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胃窦粘膜活检标本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和HP检测(培养、病理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的分析。结果显示,HP总检出率为632%(177例),其中正常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阳性率分别为266%(4例),608%(115例)和763%(58例),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HP阳性率随增龄而增加,CAG的比例及病变分级也随增龄而增大,年轻的CAG患者伴HP感染较多。在HP感染的胃粘膜中,检出活动性胃炎121例(683%)、淋巴滤泡78例(440%)、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29例(163%),三种病变与胃粘膜萎缩的关系非常密切。提示HP感染可促进CAG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陈维顺 《临床医学》2008,28(11):14-15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不同食管动力障碍对抑酸剂及促胃肠动力剂的治疗反应,为临床RE的治疗提供方法学选择。方法对临床及胃镜诊断为RE的104例患者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并同时进行14d的埃索美拉唑及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观察不同食管动力障碍患者的疗效。结果经14d治疗,104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效64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92.3%,其中治疗A组(LESP降低或正常,伴食管蠕动减弱者)疗效明显优于治疗B组(LESP增高或正常,或伴食管腔压力增高)(P〈0.01)。结论对抑酸剂及促动力药物疗效欠佳的RE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食管动力障碍,食管测压可能对此有一定的鉴别意义,而在治疗时不应常规给予治RE药物,应体现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咽异感症患者的胃食管反流情况,评估胃食管反流在咽异感症病因学及临床表现中的作用.方法 按罗马Ⅱ标准,对26例咽异感症患者进行食管内24 h动态pH和胆汁监测,然后进行7 d的埃索美拉唑(耐信)试验治疗,并选择26例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发生病理性反流者咽异感症8例(30.8%),对照组17例(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治疗后咽异感症7例症状消失,10例症状减轻,有效率65.4%.对照组13例症状消失,9例症状减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咽异感症患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用抑酸治疗有效,提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可能是咽异感症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