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能够为有症状的颈椎病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颈椎融合可导致相邻节段椎间盘内部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颈椎前路非融合技术,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另外一种外科手段。目的:比较ACDR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6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置换组,26例)或ACDF手术(融合组,3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最终,52例患者(融合组29例,置换组23例)获得平均15.3个月(12-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颈痛、上肢痛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置换组术后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融合成功率为90.5%。置换组中2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假体有〈3 mm的前移,l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融合组中1例患者发生邻椎病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均可明显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间盘置换还能减少手术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度的增加,有望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多发病与常见病,人群发病率为2.2%~18.5%.目前,非手术疗法种类繁多,如卧床休息、牵引(包括人工和机械)、推拿按摩、针灸、理疗、气功、保健操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行二次手术.比较单纯间盘切除术与间盘切除+后外侧融合术的疗效。方法:随访41例包括单纯间盘切除和间盘切除+后外侧融合的病例,平均随访88。7个月(60~134个月)。临床症状用JOA评分评价。包括:疼痛缓解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疗效优良占80.5%,其中78.3%行单纯间盘切除,83.3%行间盘切除+后外侧融合。治愈率82.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99)。术后残留腰背痛的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61)。但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间盘切除十后外侧融合组术中出血多。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二次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阃盘突出所致根性疼痛的有效方式,再次行单纯间盘切除手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82个骨质疏松型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Cobb′s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37周,4~99周);椎体前柱和中柱分别增高了4.6、3.9mm(P<0.05);Cobb′s角增加了3.4°(P<0.05);VAS评分增加了7分(P<0.05);术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骨水泥外渗率为9.8%。结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常评价手术患者的出血量主要是记录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但这往往忽视了外渗在组织间隙和积留在手术部位的血液,以及由于溶血作用所引起的血红蛋白丢失,这些都是无法看见的隐性失血。笔者研究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施行的107例脊柱大中型手术的围手术期的失血情况。说明隐形失血在大中型脊柱手术中的数量和比例。探讨隐性失血形成的相关机制及对临床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脊柱具有较大的活动度,位于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转折点,容易由传导暴力造成损伤,其中由车祸、坠落、重物砸伤等垂直压缩暴力导致的爆裂骨折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术及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滑脱的治疗取得了迅速发展。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经术前仔细评估后接受手术治疗者日渐增加。自2005年8月-2009年6月,我们对4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症患者行腰椎管减压,骨水泥填充加强椎体,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治疗,术后复位满意,融合稳定,症状明显改善,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生物活性分析中发现,极其微量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在成年个体中被分泌和储存在骨基质和成骨、成软骨等细胞中,当骨折时这些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折区域释放,诱导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发生化学趋化、聚集、分化并形成软骨,从而最终形成成熟的骨结构。 目的:验证转基因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兔椎间盘组织中的成骨作用。 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分别于不同的腰椎间盘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溶液,生理盐水,或使用金属手术器械行腰椎间盘单纯破坏,并设立未干预的腰椎间盘作为空白对照。术后第6周应用组织学观察注射区内新骨的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各组动物注射生理盐水的椎间盘和空白椎间盘均为阴性结果。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组的新生骨的面积显著大于单纯破坏组(P < 0.05)。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组新生骨面积组内差异在放大40倍和100倍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转基因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能将家兔的椎间盘转化为新生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9.
腰椎椎板减压、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腰椎滑脱及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的很好治疗方法。脊柱外科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输血量大。为避免输异体血可能引起的传染病及缓解血源紧张,我科对66例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并与60例采用输库存血的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伴感染性低血钾性麻痹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感染与低血钾性麻痹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组34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115例低血钾性麻痹的病例进行感染过程。临床表现,血钾,肌酶,电生理及病毒学检测结果的系统分析。结果 发现各类报道病例间的临床表现及对本病的命名不一致,病毒感染缺乏确切依据,本病的典型表现为在感染过程中发生的四肢急性迟缓性瘫痪,伴低血钾,无神经系统其他损害的表现,预后良好,多数不再复发。结论 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确定本病为一独立的疾病单元,命名以“伴感染性低血钾性麻痹”较为恰当,可能是一组有遗传易感基因,易在感染过程中发病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