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1.
目的采用硬膜外阻滞合并牵引治疗,旨在提高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方法通过腰部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腔注人2%利多卡因5ml、曲安缩松40mg、维生素B_(12)1.5.mg、丹参2ml、庆大霉素4万u、糜蛋白酶l000单位,注药后20分钟行牵引治疗.结果疗效优19例,良11例,好转6例,差4例.结论该治疗方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和芬太尼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院2001年3月~2001年9月应用异丙酚和芬太尼 ,观察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1资料与方法1 1患者选择 :2001年3月~9月自愿选择无痛人流而无手术禁忌证者50人 ,与周期50例未用任何镇痛药物的患者作对照 ,观察组孕38~70天 ,年龄在18~38岁 ,平均26岁 ,初孕者18例 ,未产妇16例 ,经产妇16例。对照组孕40~72天 ,年龄在20~42岁 ,平均28岁 ,初孕妇17例 ,未产妇18例 ,经产妇15例 ,两组在年龄、孕产次、孕周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P>0 05。1 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分均常规肌注阿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问置顺蠕动空肠的胃次全切术治疗贲门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31例贲门癌行保留幽门的胃次全切除术.在食管与残胃之间间置顺蠕动空肠,并在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3cm左右重叠缝合空肠浆肌层重建人工贲门.结果 31例贲门癌患者均随访1~8年,平均(2.4±0.5)年.随访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为(2.2±0.4)h,无贫血倾倒综合征发生;食管及吻合口炎症2例.保留幽门间置顺蠕动空肠的胃次全切术后残胃具有贮存食物、良好的排空及抗返流功能,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结论 本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患者牛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选择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30)。分别应用0.2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3ml/h)+PCA剂量(1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6~、12~24h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的VAS评分;24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术后PCEA,24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30).分别应用0.2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PCA剂量(1 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6~、12~24h 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的VAS评分 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 术后PCEA,24 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 I~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6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罗哌卡因组(R组):0.75%罗哌卡因2m1回吸脑脊液至2.5m1;布比卡因组(B组):0.75%布比卡因2ml用脑脊液稀释到3 ml,注药2ml(布比卡因l0mg).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能、最高阻滞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相似(p>0.05),但R组感觉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L组(p<0.05或p<0.01).结论: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安全有效,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对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小儿上肢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试验组 (A组 )先用氯胺酮行基础麻醉 ,然后用 0 .5~ 1%利多卡因行连续臂丛阻滞 ,术中根据情况 ,间断给氯胺酮 1mg kg和 0 .5~ 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 ;对照组 (B组 )用氯胺酮 (2mg kg)复合咪唑安定 (0 .1mg kg)与之对照。结果 两组麻醉方法均有效。A组氯胺酮、咪唑安定用量少于B组 (P <0 .0 1) ,苏醒时间A组短于B组 (P <0 .0 1) ,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结论 基础麻醉下连续臂丛阻滞是一种适合小儿上肢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佐辛防御性应用复合心理干预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1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择期行IJA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23-5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观察组(B),各40例。所有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min分别静脉给予地佐辛0.1mg/kg。B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心理干预护理,A组患者仅行一般心理护理。于术后0、4、8、12、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镇痛评分。结果术后0h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区别(P〉0.05);B组患者术后4hVAS评分低于A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8、12、24、48h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防御性应用地佐辛复合心理干预护理可显著缓解LA患者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术前单应氯胺酮与术前应用氯胺酮复合术中应用曲马多对腹腔镜宫外孕病灶清除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差异,为临床术后镇痛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方法】选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腹腔镜宫外孕病灶清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各组病人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均给予地塞米松40μg/kg,静脉诱导并行气管插管。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前20min分剐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mL;B组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10min静脉推注氯胺酮2mg/kg,并于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mL;C组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10min静脉推注氯胺酮2mg/kg,并于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推注曲马多2mg/kg。观察各组气管拔管时间,术后4h、12h、24h镇痛评分(VAS),术后止痛药使用人次。【结果】术后拔管时间三组间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时间点的VAS评分,C组较A、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术后止痛药使用人次,B组与A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氯胺酮复合术中应用曲马多则可显著提高腹腔镜宫外孕病灶清除术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口服单剂量预防性抗生素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9年3月总共192例患者接收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62例,口服安慰剂(维生索C)0.2每天2次,共3天;B组患者64例,口服单剂鞋吉米沙星320mg/d,加甲硝唑0.4/d,1次;C组患者66例.口服吉米沙星320mg/d加甲硝唑0.8/d.共3天;所有患者均在活检后48小时进行尿培养,发热者再进行血培养检查.结果:非感染性并发症包括:血尿,血便,疼痛.感染性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和发热.A、B、C三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7/62),3%(2/64),3%(2/66).可见,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在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B、C两组间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恰当应用单剂量抗生素预防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感染是有效的,也是足够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