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总结了25例婴幼儿采用套管针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包括置管方法,置管后的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等。认为套管针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抢救危重婴幼儿中效果可靠,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而麻醉在气管插管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L)组和空自对照(C)组,L组在气管插管前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2g均匀涂抹气管导管表面前1/3处的所有区域.观察记录拔管即刻、拔管后1min、3min、5min的血压、心率及有无呛咳、屏气反应和术后咽喉痛.结果:L组在拔管即刻、拔管后1min、3min、5min的血压、心率变化与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L组发生呛咳、屏气反应和术后咽喉痛的比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且没有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用于气管插管全麻可使拔管过程中循环平稳、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术前两种抗胆碱药用于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需要全麻且年龄≤6岁的小儿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前30min分别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阿托品0.01mg/kg,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用药前、用药后5min、15min、30min和全麻后5min的MAP、HR,以及用药后1h、2h患儿口腔内分泌物情况.结果:B组用药后血压、心率升高较A组明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h口腔分泌物B组发现25例,A组未发现,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比阿托品更适合小儿患者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开展无痛人工流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人工流产术200例.L组先分别存宫颈3点、9点距宫颈门外缘0.5cm处各注射2%利多卡因2ml,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两组均在5min后静注丙泊酚1.5~2.0mg/kg.根据麻醉效果追加丙泊酚30~50mg/次.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合度、呼吸频率;观察呼吸抑制、宫颈松弛度、镇痛效果情况.结果:两维镇痛效果均满意.与F组相比L组宫颈松弛度更满意、呼吸抑制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人工流产手术的要求.但在麻醉安全性方面,特别在基层医院,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沭阳农村老年人群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沭阳县38个乡镇(场)社区≥65岁人群样本,统计血脂分布及异常情况。结果沭阳县高TC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9.4%和27.8%,血脂异常率为44.2%,标化率为41.3%;人群血清TC和TG平均水平为(5.94±0.66)mmol/L和(2.91±1.55)mmol/L。高TC血症患病率男性低于女性(P0.05),高TG血症患病率男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年龄组间血清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沭阳县农村65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标化率较高,存在性别差异,且高TC、TG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麻醉在内窥镜鼻窦术(FESS)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行FES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Ⅰ组术中以1.5%~2%异氟醚吸入,万可松1μg/(kg.min)泵注,芬太尼10μg/kg间断静注。Ⅱ组术中应用硝酸甘油使MAP降至50~70 mm Hg,余同Ⅰ组。术中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分压(SpO2)等,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尿量。结果降压组比对照组出血量减少了46%,手术时间减少了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组尿量维持在1.5~2 ml/(kg.h)以上。结论在FESS中应用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是必要、安全、可行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其因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苏醒快等优点而广泛用于门诊小手术的麻醉,但其也可引起注射局部疼痛及躁动、多语、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据报道,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为28% ~ 90%.近年来,我们观察了利多卡因不同剂量、不同顺序给药预防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预先注入利多卡因混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手术中预防注射痛的最佳剂量,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人流手术患者320例,ASAⅠ~Ⅱ级,孕期42~70天。随机分为四组( n=80),A组为对照组,1 ml生理盐水加入丙泊酚注射液50 mg中,B组利多卡因10 mg加入丙泊酚注射液50 mg中,C组利多卡因20 mg加入丙泊酚注射液50 mg中,D组利多卡因30 mg加入丙泊酚注射液50 mg中,四组均先给配好的上述混合液,1 min后再按总量2 mg/kg给予余下的丙泊酚注射液。记录注药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B组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C、D组,C、D两组无差异,四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预先注入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与小剂量丙泊酚混合液可有效地预防注射痛,其临床最佳剂量为20 mg,而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静脉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右向左分流心脏病患儿心导管介入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0例右向左分流心脏病患儿施行心导管术,随机分为两组(25例):氯胺酮+丙泊酚和氯胺酮+芬太尼组.观察和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氧合和术后恢复各项指标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和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胺酮+丙泊酚组平均动脉压、体循环血管阻力和肺/体循环血管阻力比值明显降低,而氯胺酮+芬太尼组麻醉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氯胺酮+丙泊酚组;术后完全恢复时间,氯胺酮+芬太尼组明显长于氯胺酮+丙泊酚组.结论 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右向左分流心脏病患儿施行心导管术的麻醉,相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