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DM)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且预后不良。经颅多普勒(TCD)可无创性检测脑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PI)。本研究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T2DM无合并症组及健康者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颅外段(ICA)、基底动脉(BA)的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颅内血流动力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65例为闭塞组,分为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和无体征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峰流速,计算其比值(RVACA、RVPCA),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闭塞组根据NIHSS分组,分析RVACA、RVPCA与NIH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闭塞组ACA、PCA流速及RVACA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无体征组、TIA组RVPCA较健康组高(P〈0.05);闭塞组RVACA、RVPCA与NIHSS呈负相关(P〈0.01)。结论皮质软脑膜侧支吻合血管开放是MCA闭塞代偿的重要途径,其代偿程度与脑缺血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非甾体抗炎药致急性肾衰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灵  谭志明 《广东医学》2001,22(4):351-352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NSAID)因其有效性和相对安全性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由该类药物引起肾损害的报告近年来明显增多。我院 1993年 5月至 2 0 0 0年 9月收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患者 2 46例 ,其中因服用NSAID所致者 2 0例(8 1% )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6~ 84岁 ,平均 40 7岁。全部患者服药前血尿素氮、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诊断为呼吸道感染 15例 ,泌尿系统感染 3例 ,偏头痛1例 ,风湿性关节炎 1例 ,均服用NSAID退热或止痛。所服药物及总量 :1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对面神经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面神经炎患儿在发病后7-30d分别行BR、ENoG检查。结果:患侧R1、R2及R2’波缺如2例,R1波缺如、R2及R2’波正常3例,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15例,阳性率100%。患侧面神经运动(M波)潜伏期缺如2例,M波延长、波幅低18例;近端损害8例,远端损害10例,远近端均受累2例。结论:BR检测是诊断儿童面神经炎的早期敏感指标,采用BR、ENoG综合检测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部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临床特点等。方法分析221例14~4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多于女,40~45岁发病率最高。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动脉炎、服避孕药、术后卧床过久、产褥较常见。结论高血压动动脉硬化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这与现代人活动过少、饮食结构改变,特别是男性青年嗜烟、酒过多等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的正常值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Keypoin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表面电极直接刺激眶上神经,诱发BR。在同侧眼轮匝肌记录短潜伏期(RI),在双侧眼轮匝肌记录长潜伏期(R2、R2′)。对20名(40侧)健康儿童和32例Bell麻痹患儿进行BR测试。结果BR潜伏期的健康儿童R1平均值为(10.2±0.6)ms,R2和R2’分别为(29.1±1.7)his和(29.2±1.6)ms。患儿组患侧BR各波潜伏期延长,与健康儿童相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试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为Bell麻痹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经过超声检查发现的117个斑块,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钙20mgqN治疗6个月,测量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斑块的厚度及回声。结果低回声、不均回声斑块两次测量斑块厚度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斑块回声发生变化;等回声斑块及强回声两次测量斑块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斑块回声未发生变化。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效果不尽相同,对低回声、不均回声斑块的作用优于等回声、强回声斑块。  相似文献   
9.
陈惠灵  何艳  崔穗晶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86-187,190
目的探讨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以上或闭塞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了解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初次检查及经神经内科正规治疗6个月后依据美国国立卒中量表(NIHSS)分别进行评分;有侧支循环开放者为一组,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者为一组,每组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后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80例患者,56例(70%)前交通枝(ACOA)开放,31例(39%)后交通枝(PCOA)开放,28例(35%)眼动脉侧支开放,11例(14%)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有侧支循环开放组两次评分分别为:(12.66±6.64)、(6.38±3.34)分;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组两次评分分别为:(16.82±6.87)、(14.45±6.39)分。两组治疗前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差别亦显著(P〈0.01);有侧支循环开放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关系密切,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在对单侧或双侧颞窗不透声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颈内动脉虹吸部时的鉴别价值。方法对473例单侧或双侧颞窗不透声的患者进行TCD检查,经眼窗探查眼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部,通过压迫同侧或对侧颈总动脉,鉴别经探头所在侧眼窗探查到的眼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是否与探头所在侧一致。结果 TCD所检测的946支颈内动脉虹吸段中,884支与探头所在侧一致,62支与探头所在侧不一致,经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或双侧颞窗不透声患者通过眼窗进行TCD检查颈内动脉虹吸部时,存在一定的误差,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在对其进行鉴别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