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槲皮素对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槲皮素对胃癌组织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逆转作用。方法 取27例胃癌手术标本,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测定槲皮素对肿瘤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H^3-TDR法),并分析肿瘤组织P-gp、MRP1表达的关系。结果 P-gp阴性细胞5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P-gp阳性,其中ADM组差别有显性。而槲皮素可随剂量增加,使P-gp阳性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加,其中MTX、VP-16及ADM组有显性差别。MRP1阴性细胞对5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MRP1阳性,其中MTX、MMC和5-FU组差别有显性。槲皮素不能使两组细胞化疗敏感性有明显改变。结论 槲皮素能逆转P-gp的多药耐药,特别是对MTX、VP-16及ADM的耐药。但对MRP1引起的耐药,逆转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陈惠康 《中原医刊》2004,31(23):11-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ACST的诊断、治疗。结果:全组病人手术47例,死亡8例,非手术组13例,死亡7例。结论: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时应结合病史,辅助检查等资料综合判定防止误诊,在治疗上老年ACST应尽可能尽早行胆总管切开引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陈惠康 《江西医药》2009,44(6):611-613
目的探讨改良手动注吸皮质方法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0例(295眼)施行的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改良手动注吸皮质方法。结果术后1个月最佳视力≥0.6者176眼(83.01%);≥0.3者208眼(98.1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手动注吸皮质方法可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更安全、高效、操作更简单,效果更好,更间更短。  相似文献   
4.
陈惠康 《江西医药》2009,44(5):488-489
目的比较白内障防盲手术中2种不同手术的效果。方法统计白内障手术130例130眼,普通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65例,小切口碎核术或核翻转术65例。结果小切口软核翻转术与普通小切口囊外摘出术的术后视力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碎核、小切口软核翻转术可以减轻术后散光,提高视力,在防盲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U型单针在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术中的运用。方法对30例36眼白内障施行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运用自制的U型单针娩核、清除12卢钟处的晶状体皮质。结果36眼白内障晶状体核全部顺利娩出,且12点钟处皮质清除干净,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顺利。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连贯性好、损伤小、成功率高,无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确保了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4年以来开展了生物羊膜移植治疗部分眼表疾病,经临床观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5月到2006年11月,共选择病例45例,平均年龄35.2岁,男31例,女14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入院并行手术治疗的57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占45.61%;恶性肿瘤性肠梗阻占22.80%;嵌顿疝性肠梗阻占14.04%。1例因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恶化而出院,5例好转出院,其余的5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粘连和恶性肿瘤性肠梗阻是位居前两位的肠梗阻类型,采取一些措施以降低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是有必要的。单纯性肠梗阻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会急剧上升,加强病因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肠梗阻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与硅胶管在泪小管断裂中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静脉留置针与硅胶管应用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泪小管断裂患者100例(100眼)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2组:A组(静脉留置针组)50眼,B组(硅胶管组)50眼,观察手术后6mo溢泪及冲洗泪道通畅情况。结果:A组中治愈49眼(98.0%);B组中治愈46眼(92.0%)。A组与B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治愈率最高,留置于吻合道中,对防止粘连、抑制纤维化及减轻吻合口收缩起重要作用,是较为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理想的留置物。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45岁 半年前右眼视力下降,间断性伴有右侧头痛、眼胀,曾在多处就诊,并曾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诊断为后极部脉络膜炎(右)。经多次治疗未见好转,进行性加重。2002年7月13日初诊,视力右0.2,左1.5。2002年8月28日,右眼视力指数/H艮前,左1.2。于2002年8月28日来我院眼科就诊,门诊以后极部脉络膜炎(右)继发性青光眼(右)收入住院。右眼视力指数/,H艮前,左1.2。右眼球突出度16-102-13mm。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 ),水肿。  相似文献   
10.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一般手术治疗的复发率高 ,有报道高达 3 0 % [1]。为此 ,我们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局部病变组织联合自体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术治疗本病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5月以来我院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患者10 2例 10 8眼 ,年龄 3 0~ 75岁 ,其中静止期 68眼 ,活动期 2 0眼 ,复发性翼状胬肉 2 0眼。1.2 手术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仔细切除胬肉头颈部及其肥厚增生的球结膜下组织 ,轻度灼烙止血 ,取同眼上方带角膜缘组织的略大于植床的结膜植片 ,用 10 - 0尼龙线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