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80例,取尽结石或蛔虫,经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证实胆管无异常后一期缝合。结果:58例胆总管结石,22例胆道蛔虫,全部一期缝合,术后8例漏胆,保守治疗,全组术后9~12d治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结石、蛔虫已取尽,术中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证实肝内外胆管无异常,胆总管切开探查后胆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大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导致肠道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把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随机分为EN组23例和肠外营养(PN组)17例。结果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7天尿中乳果糖(L)与甘露醇(M)的比值(L/M)、内毒素、免疫球蛋白A(IgA)指标变化,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PN组明显缩短;术后第7天,两组尿中L/M、血浆内毒素均较术前增高,但PN组L/M、血浆内毒素均较EN组增高明显(P<0.01或P<0.05);两组IgA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EN组下降幅度小于PN组(P<0.01)。结论大手术后早期EN可明显加速术后的恢复及减少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并发静脉血栓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调查了早期(A组,n=26)、转移性(B组,n=55),健康女性(C组,n=21)中高Hcy血症的患病率。研究于诊断时或治疗之前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总水平(tHcy)及红细胞中叶酸(RCF)的浓度。结果转移性乳腺癌女性tHcy水平呈显著性增高(P<0.01),而早期乳腺癌女性组与健康女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并发上肢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与未并发上肢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相比tHcy水平呈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晚期乳腺癌女性并发静脉血栓性疾病与高Hcy血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分析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本院因胆总管结石行胆管切开取石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胆管一期缝合组(65例)和T管引流组(35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感染及早期并发症,以及输液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一期缝合组较T管引流组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菌血症发生率较低,早期并发症较少,输液量较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较少。一期缝合组5例(占7.7%)出现手术并发症,T管引流组16例(占15.4%)出现手术并发症,多数是由于放置T管造成。结论胆管切开取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病,体现了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普萘洛尔对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资料回顾了2006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应用普萘洛尔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患者30例,分析其远期疗效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SAP)分阶段静脉营养(PN)、肠内营养(EN)对免疫力的提高及降低感染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试验组)分阶段PN、EN、B组(对照组)完全PN,对观察其并发感染率及免疫力提高的指标。结果:发病1周后,A组CD3、CD4、CD8、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B组,A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也均明显高于B组。A组感染率低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阶段PN、EN对降低SAP并发感染率及提高免疫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资料回顾了2006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应用普萘洛尔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患者30例,分析其远期疗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0~63岁,中位年龄45岁,均符合日本卫生福利部门脉高压综合征研究委员会制订的门脉高压综合征诊断标准[1],均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食道下段静脉曲张,且均以轻中度曲张为主,排除血吸虫病、酒精性肝硬化、肝前型门脉高压等疾病.  相似文献   
9.
肠内免疫营养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其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入我院行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免疫营养支持组和常规营养对照组,其他处理一致.检测入院时、术后第1 d和术后第7 d时免疫功能;随访5年,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肝切除术前肝癌患者CD3+、CD4+、CD8+和CD4+/CD8+含量两组间水平相当.术后第1 d,CD3+、CD4+、CD8+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两组间没有差异.术后第7 d,CD3+、CD4+、CD8+含量较术后第1 d均有上升;而干预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干预组和对照组l、2、 3、 4、5年生存率分别为82.8%、70.2%、39.6%、22.6%、20.6%和74.6%、50.1%、25.4%、21.5%、19.5%.其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干预组优于对照组,而4、5年生存率两组则相当,而2组术后总体生存干预组优于对照组(X~2=3.547,P=0.025),多因素分析调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对术后生存影响的OR值为0.649,95.0%CI为0.614~0.686.结论:肠内免疫营养支持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免疫抑制,并能改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死亡率极高,以往认为外科门一体分流术可以预防和治疗出血,但经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其效果并不理想,既不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也不能降低死亡率。本文回顾2003年2月~2006年6月我院联合应用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螺内脂,对150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IPH)治疗后,远期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