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肝素进行抗凝,观察组患者给予4%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凝血情况,治疗前后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Ca~(2+)、HCO_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的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效果显著,不影响患者肾功能,有利于维持患者电解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准确诊断有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6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选择46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测情况,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表现心绞痛、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结果显示研究组电轴左偏、缺血性ST-T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呼吸困难、缺血性ST-T异常等临床特点,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由患者本人及患者直系家属根据意愿选择是否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给予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h后两组患者各血气分析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4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早纠正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相对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生物化学图象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光寻址生物和化学图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特点,并着重介绍了我们开发研制的生物化学图象传感器和有关的测试实验结果。完成了半导体硅器件的制作、生物化学第三膜的制备、以激光器为主的光学扫描和机械定位系统以及基于微机系统的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制作。该传感器可以检测不同的生物和化学物质的静态及动态响应图象。实验结果表明:该光寻址生物化学传感器系统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分辨率以及较好的光寻址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治疗返流性食管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40例返流性食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雷贝拉唑,4周后改为维持量;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4周后也改为维持量。治疗期间每周复诊,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第8周对食管炎患者行胃镜复查观察食管炎症变化。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率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GERD具有作用迅速、有效、安全的特点,维持用药只需每日服药1次,效果不低于奥美拉唑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6400例血培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并对菌株的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方法回顾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ICU病房6400例患者的血样标本,并对其病原菌种类进行分离。采用BDBACTECTM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液进行培养,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细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并对细菌的药敏性进行检测。结果6400例血样中共检出细菌971株,阳性率为15.17%。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515株,占53.04%;革兰阳性菌425株,占43.77%;真菌31株,占3.19%。检出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肠球菌等。其中,葡萄球菌对于甲氧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性最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都有很好的受药性。结论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在重症监护室中属于多发常见的病原菌,该种菌的耐药性以及多重耐药性都非常普遍,临床上应根据药敏检测结果进行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个体化肠内营养对危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借鉴。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86例危重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针对对照组提供常规肠内营养支持,针对观察组采取个体化场内营养支持。疗后研究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上臂肌围、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后,86例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出现显著变化,上臂肌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危重脑卒中患者,应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向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摄入,增进患者免疫机能,改善临床体征,有着积极的临床疗效,适于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6 400例血培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并对菌株的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方法回顾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ICU病房6 400例患者的血样标本,并对其病原菌种类进行分离。采用BD BACTECTM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液进行培养,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细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并对细菌的药敏性进行检测。结果 6 400例血样中共检出细菌971株,阳性率为15.17%。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515株,占53.04%;革兰阳性菌425株,占43.77%;真菌31株,占3.19%。检出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肠球菌等。其中,葡萄球菌对于甲氧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性最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都有很好的受药性。结论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在重症监护室中属于多发常见的病原菌,该种菌的耐药性以及多重耐药性都非常普遍,临床上应根据药敏检测结果进行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