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患,不少学者对该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均认为其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从Dixon开展对血小板相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并发恶性淋巴瘤临床上报为少见。本文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 病例报告例一,郭×,男,50岁。因发现白细胞增多确诊慢粒而服马利兰治疗史已2年,病情稳定。因发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半月于1982年11月3日入院。体检全身淋巴结肿大如核桃,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3.
<正> 尽管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下称急粒)使用联合化疗诱导方案,完全缓解率可达65%—90%,但缓解期多较短,易复发,且难较长期地存活。如何延长缓解期及存活时间,是当前急粒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脾脏可能促进白血病的发生和恶化的作用,和慢粒急变部分患者切脾后存活期延长的报告,以及我们观察到急粒缓解后,在巩固治疗过程中,患者不易耐受较强联合化疗,易发生骨髓抑制,贫血、感染、出血等合并症,而慢粒切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求对三叉神经痛较好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氦-氖激光器照射半月神经节及三叉神经末梢分支穿出颅骨骨孔相应部位,取得近期较满意的效果。目  相似文献   
5.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其白血病细胞形状变化多端,分型意见尚未统一。本文就100例患者的细胞形态结合临床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AB 分型中的M_1与M_2,临床差别不大,划分也不易掌握,可以归纳为一个类型。但以小原粒细胞为主和以副原粒细胞为主者,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预后等均互异,应分别分为二型。因而我们认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为原粒细胞型,小原粒细胞型,副原粒细胞型,早幼粒细胞型及中幼粒细胞型等五型为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β_2微球蛋白(β_2-m)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将着重对β_2-m在常见恶性血液病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价作一综述. 一、多发性骨髓瘤(MM) 1974年,Kither等首次测定了167例各种晚期肿瘤患者的β_2-m,发现以MM患者增高最为显著.1978年,Kin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和腹水中β_2-m明显升高,尤其是MM患者,占66.6%,且认为升高的机制系肿瘤细胞合成β_2-m增加或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7.
<正> 酸性α—醋酸萘酯酶活性显示法对于白血病细胞类型的鉴别诊断是具有一定价值。现将我院自1982年3月至8月所收集的70例白血病ANAE 活性结果报道于后。材料与方法一、材料70例白血病中急淋21例,急非淋39例、慢红1例,慢淋2例,浆白2例,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3例,慢粒急(粒)变2例。各例涂片均经Wright 染色,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包括POX、SB、PAS、NAP、NSE 及氟化钠抑制)检查以及临床症象而确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报告我院1975—1982年收治的原发性胃淋巴瘤6例,并结合国内文献143例,进行分析、讨论。我院25年来,共收治淋巴瘤594例,其中原发性胃淋巴瘤6例(见表1),占淋巴瘤的1.01%,占同期住院病例总数的0.00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