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导体激光照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血流变学内皮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变的物理治疗方法,并观察血液流变学、血脂、内皮素的变化。方法:采用低强度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Ⅱ型糖尿病患24例,并与常规药物组进行对照。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上海寿康实业公司生产K1-151型半导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波长650nm,输出功率3-3.5MW。取上肢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为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将专用一次性光针刺入血管导入激光照射针,在照射部出现红色光斑,照射60min,1次/d,共照射10次。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性。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低切变值、血浆黏度、总胆固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血沉及甘油酯有明显下降,与常规组比较,血浆黏度和总胆固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血浆中内皮素水平有所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性,P>0.05。而观察组有显降低,P<0.01。结论:低强度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是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一种有效物理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中枢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半导体激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1.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神经肌肉促通仪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加用间歇性气压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 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应用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恢复期脑梗塞患者3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连续性教育模式对A PC治疗后疣状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568例疣状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A PC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连续性教育模式进行宣教,随访调查2年,分析患者遵医行为及复发情况。结果出院后2年时,对照组规律饮食率仅为6.25%,实验组61.7%;对照组合理生活方式率为15.9%,实验组为55%;对疾病的知晓率对照组为5.3%,实验组为43.3%;对照组症状复发率为97.6%,实验组为18.6%;对照组内镜复发率为48.1%,实验组为25.3%比较,上述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 PC治疗的疣状胃炎患者进行个体化连续性教育模式可改善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级电脑中频并微波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效果,分析其治疗机理。方法 选自2001-01~2004-12我院口腔科确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11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应用高级电脑中频并微波治疗。对照组57例单纯应用高级电脑中频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19例,显效31例,好转8例。对照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15例,好转27例,无效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58,P〈0.05)。结论 高级电脑中频并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近年来本地区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临床特征、耐药状况及肠毒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临床病情的判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4年4月至2009年12月从儿童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沙门菌80株,采用血清学凝集试验确定沙门菌血清型,再采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对肠毒素基因(spvA、spvB、rck)进行PCR检测,分析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与肠毒素的关系。结果发热、腹泻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鼠伤寒沙门菌是小儿沙门菌肠炎的主要血清型(70/80,87.5%),其他血清型的沙门菌呈散发。80株沙门菌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但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66株沙门菌为多重耐药菌株,17株为可疑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8株为可疑产头孢菌素水解酶(AMPC)菌株,鼠伤寒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的沙门菌(χ2=30.921,P=0.001)。所有沙门菌均含有spvA基因,少数沙门菌含有spvB及rck基因,spvB阳性者高热的比率较spvB阴性者高(χ2=7.544,P=0.006),spvB阳性者排黏液血便的比率较spvB阴性者高(χ2=6.163,P=0.013)。结论沙门菌肠炎患儿以发热、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鼠伤寒沙门菌是其主要病原菌,鼠伤寒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的沙门菌,spvB阳性菌株临床上更易表现为高热及排黏液血便,临床上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9.
董云  陈庆法 《山东医药》2015,(5):103-104
氩离子凝固技术(APC)治疗疣状胃炎,灵活,操作视野清晰,无粘连现象,且治愈率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APC治疗疣状胃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腹部疼痛,但具体疼痛特点、发生率、发生时间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对APC治疗714例疣状胃炎患者的腹痛发生率、特点及发生时间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陈庆法 《江西医药》2010,45(10):1050-1052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腹泻病人中由细菌引起的占比例最大,肠道细菌通过繁殖或释放毒素造成感染性腹泻,引起儿童腹泻的细菌主要有以下几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肠球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