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杨振国术柏痛风汤治疗痛风疗效。[方法]将52例痛风使用术柏痛风汤,1剂/d,早晚各1次,水煎服。15d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临床治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1%。[结论]术柏痛风汤治疗痛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清HE4、CA125和ROMA指数在判断卵巢癌高风险性中的价值并分析三项指标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临床回顾并随访从2011年1月到2011年9月期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就诊的96例原发性卵巢癌病人、74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6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受试者手术前血清HE4和CA125水平.用卵巢癌风险性评估软件计算ROMA指数.以卵巢良性肿瘤+健康人为参照绘制ROC曲线以评价HE4、CA125和ROMA指数的诊断价值,并以单变量统计分析治疗前血清HE4、CA125水平和ROMA指数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HE4、CA125和ROMA指数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卵巢癌组三项指标的中位水平分别为240.40 pmol/L、88.37 U/ml和79.70%,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卵巢良性肿瘤为对照,卵巢癌组中ROMA指数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最高(83.33%和82.95%),HE4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最高(100%、100%和82.82%).以良性肿瘤+健康人为参照人群,HE4、CA125和ROMA指数单项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869和0.922.三项指标的阳性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但CA125在Ⅰ期的的阳性率仅为36.36%,与HE4和ROMA指数相比(60.61%和78.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A125 、HE4和ROMA指数的阳性率均与卵巢癌病理特征(术前转移状态、组织学分级、肿物大小、肿瘤病理类型)显著相关,此外HE4的阳性率还与患者年龄显著相关,ROMA指数的阳性率则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显著相关(P值均<0.05);HE4和ROMA指数在上皮类卵巢癌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上皮性卵巢癌(76.54% VS 6.67%,90.12% VS 46.67%),ROMA指数在上皮性卵巢癌的阳性率最高(90.12%),尤其是浆液性腺癌阳性率高达97.92%.而CA125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子宫内膜癌组,CA125的阳性率显著低于HE4和ROMA指数,而在粘液性腺癌组,则是CA12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HE4和ROMA指数.结论:血清HE4、CA125的联合检测及ROMA指数的计算有助于评估腹盆腔肿块患者患卵巢癌的风险性,对于早期以及上皮性卵巢癌尤其是浆液性卵巢癌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可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效率,进而提高五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EIA法分析262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78例为骨转移)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ICTP水平. 结果 肿瘤骨转移患者ICTP水平较肿瘤非骨转移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CTP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敏感性为71.35%(127/178),特异性为91.23%(104/114),准确性为79.10%(231/292);各种嗜骨性肿瘤中,敏感性分别为:前列腺癌96.00%,肺癌86.05%,胃癌83.33%,乳腺癌55.10%,鼻咽癌45.16%. 结论 ICTP对肿瘤骨转移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治疗后癌症患者的随访及预后判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可以导致痛风性肾损害等多种并发症。马宝东教授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色,运用中医药疗法,在痛风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PLC)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用微量离心柱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70例治疗前PLC患者和13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FP-L3和AFP。结果PLC组的AFP—L3敏感性和中位水平分别为84.12%和16.85,高于良性肝病组(P〈0.05)。20〈AFP%200ng/ml时AFP—L3的敏感性为74.36%,特异性为74.65%。AFP—L3水平及阳性率随肝癌分期和肿瘤增大升高,I期肝癌和小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0.87%和66.67%。结论AFP—L3在PLC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微量离心柱法测定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良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预警中的作用。方法以装有祸联小扁豆凝集素(LCA)的微量离心柱分离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共297例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分离前AFP和分离后AFP(AFP—L3),计算AFP—L3在AFP中的含量比例[AFP-L3(%)]。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L3(%)均值、阳性率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01),AFP低浓度(AFP〈200μg/L)原发性肝癌组AFP-L3(%)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相比也显著增加(P〈0.001);而在原发性肝癌组中,不同AFP浓度组的AFP-L3(%)均值与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微量离心柱法测定AFP—L3(%)对肝癌和良性肝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低浓度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价值,本研究联合应用微量离心柱法和电化学发光法随访监测8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和57例首诊为非肿瘤性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FP和AFP-L3水平。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监测时间为肝癌术前至术后6个月,慢性肝病患者监测时间为首诊前至诊后2年。同时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门脉癌栓情况、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块大小等临床诊断指标。研究结果为,随访的22例AFP-L3持续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平均3.15个月均确诊为肝癌,肝癌发生率为45.45%;4例AFP-L3阴性变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平均8.17个月均确诊为肝癌,肝癌发生率为100%;31例AFP-L3持续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平均11.75个月确诊为肝癌,肝癌发生率为9.68%。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有效者AFP和AFP-L3水平明显下降,而病情稳定和进展者二者水平无显著变化或升高。AFP-L3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而与门脉瘤栓、临床分期和肿块大小不相关。在有门脉瘤栓组、低分化肝癌组、Ⅰ期肝癌组和小肝癌组中,其AFP-L3的阳性率分别为81.97%、100%、75%和77.78%。由此可知AFP-L3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蛋白CK19(CyFRA21-1)、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癌胚抗原(CEA)在宫颈鳞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SCC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EA、CyFRA21-1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PS含量,本研究共检测了65例患者(其中宫颈鳞癌52例,宫颈上皮内癌变13例)和30例健康者的SCC、CyFRA21-1、TPS、CEA的水平,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SCC、CyFRA21-1、TPS、CEA水平和敏感性均高于宫颈上皮内癌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联合CyFRA21-1、TPS、CEA检测可显著提高宫颈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SCC联合CyFRA21-1、TPS、CEA检测有助于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前后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水平改变在预测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中的意义。方法 对87例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Ⅰ~Ⅲ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严格随访,动态观察其放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个月内血清中K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改变,结合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探讨其在预测或早期诊断RP的作用。结果 87例肺癌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及胸部CT表现,发现有13例被诊断为并发≥2级RP。该13例患者和74例0~1级RP患者在放疗前血清KL-6平均水平分别为(247±105.44)和(209±71.09)U/ml,≥2级RP组患者放疗后3个月内血清KL-6最高水平达(456±202.84)U/ml,放疗后与放疗前比值达(2.01±1.04)倍;而0~1级RP患者放疗3个月内KL-6最高水平为(222±80.42)U/ml,放疗后与放疗前比值为(1.13±0.60)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1,P<0.05);而血清TGF-β1与LDH在放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对放疗后与放疗前血清KL-6比值升高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以1.435为临界值,血清KL-6比值升高诊断≥2级RP的敏感性为0.923%,特异性为0.85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L-6比值升高(OR=12.886,95%CI=3.372~49.247,P=0.002)为≥2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放疗过程中血清KL-6比值升高≥1.435倍与肺癌患者发生≥2级RP相关,可作为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发生≥2级RP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中宇教授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之一,从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治疗痹证多使用对药(桂枝、细辛,葛根、姜黄,白芍、甘草,等),现将其运用对药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作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