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火药枪击伤合并四肢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体会。方法:1990年3月-1999年12月火药枪击伤合并四肢开放性骨折29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对9例创口污染及软组织损伤较轻,无明显骨质缺损病例,经彻底清创后行骨折内固定术,结果:9例行交锁髓内铩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情况满意,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5-8个月。无1例发生骨髓炎或伤口感染,结论:火器伤必须作早期、彻底清创,从而达到早期治愈的目的;对创口污染及软组织损伤较轻,无明显骨质缺损者,经彻底清创后早期进行骨折内固定,可缩短疗程时间,减少病人痛苦,最大限度拘救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腿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在足踝部烧伤后或瘢痕切除术后造成的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足踝关节开放性损伤或瘢痕挛缩23例患者,踝关节有跟腱、跟骨外露、缺损或坏死,或瘢痕挛缩;分别采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结果23例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8例,均甲级愈合;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15例,3例皮瓣术后出现淤紫、肿胀,皮瓣边缘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甲级愈合。结论足踝关节烧伤后造成的组织坏死或瘢痕挛缩,扩创或将瘢痕切除后常造成关节开放、深部组织如跟腱、骨骼外露,采用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皮瓣质量好,无挛缩,有利于关节的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微粒植皮和相嵌植皮基础上寻找一种新的植皮方法,使植皮区具有完整的皮肤结构的新技术。方法 将自体微粒皮涂抹在经过密集打孔的异体皮真皮面上,皮粒嵌入孔隙中,再植入创面。结果 临床应用18例次,植皮面积1%~10%,创面3~4周愈合。愈合过程异体真皮被保留下来,植皮效果类似自体全厚皮移植。结论 皮粒嵌植在异体皮的孔隙之中,形成密集皮岛,通过替代异体表皮,包埋异体真皮,使植皮区具有表皮和真皮结构,自体和异体复合移植形成的抗原屏蔽作用使抗原性较低的异体真皮长期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深静脉逆行造影Ⅰ期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通过改行大隐静脉或侧支血管穿刺造影及短暂阻断股静脉血流,行深静脉逆行造影,对于明确诊断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Kistner 分级Ⅲ、Ⅳ级返流的患者同期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结果 本组患者27例,25例得到6个月~24个月的随访,25例(侧)下肢原有沉重胀痛感觉完全消失17例(侧),比手术前有明显减轻的8例(侧);9例(侧)小腿下色素沉着病例在术后2个月后色素沉着颜色较术前有明显减退;6例合并踝靴区溃疡病例,经2个月~4个月外科清创及换药处理全部愈合;22例患者于术后2周~6周完成1次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示静脉无明显血液返流.结论 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例行深静脉逆行造影,通过造影结果对于明确诊断为Kistner Ⅲ、Ⅳ级返流的患者同期行股静脉第一瓣膜静脉窦的环缩术,既可更可靠地评价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返流程度、又能将2次有创操作在同一手术完成,疗效满意,对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外伤肌腱缺损,已成为近年手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冰箱冷藏及戊二醛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特点。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对象:选择1997—01/2001—08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住院的男性手外伤肌腱缺损患者15例(17条肌腱),年龄20~35岁。其中伸指肌腱缺损8条,屈指肌腱缺损9条;缺损肌腱长3-9cm。方法:应用从健康青壮年意外死亡者志愿贡献或外伤断肢后无再植条件废弃肢体经无菌操作条件取出的手指屈肌腱(本人或家属均知情同意),经-80℃深低温冰箱保存,术前应用3.5g/L戊二醛溶液浸泡后按显微外科缝合肌腱的方法将异体肌腱移植于手部肌腱缺损处。随访时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总活动度法评定疗效,分为优、良、可、差4级。主要观察指标: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和排斥反应。结果:15例患者(17条肌腱)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8个月,手指肌腱总活动度优级4条,良级6条,可级4条,差级3条,总有效率82.36%(14/17)。全部病例没有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均没有发生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移植的肌腱无断裂。结论:异体肌腱经-80℃深低温保存及术前应用戊二醛处理,可以降低移植后的抗原反应,增加移植肌腱的强度和韧性,避免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的感染,是代替自体肌腱移植的良好方法之一,但移植后存在着肌腱粘连的并发症尚需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指末节复合组织块离断的临床特点及再植方法。方法:对32例36指手指末节复合组织块在显微镜下行原位再植。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完全成活30例34指,1指部分坏死,1指完全坏死。完全成活的34指功能评定为优26指,良8指。结论:手指末节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术后疗效满意,在手指末节复合组织块离断病例中只要组织块较为完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手腕部重度电烧伤创面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降低手腕部严重高压电烧伤后肢体截肢率,并恢复手部分功能。方法:1987年-1999年收治手腕部重度高压电烧伤44例55个肢体,早期充分减张,有血运障碍及时行血管重建手术,及时扩创,应用胸,腹部或腹股沟部皮瓣形成单蒂,双蒂或联全皮瓣修复创面,同时行抗栓,抗凝及抗炎治疗,创面修复后,进行手部感觉和运动功能重建,采用自体或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肌腱缺损以及肌腱移位恢复手部功能,自体神经或胎儿神经睡复神经缺损。结果:III型截肢率为43.8%,自体肌腱移植按TAM标准均达良级;异体肌腱移植达可级,腓肠神经移植7例,胎儿神经移植1例,手指感觉恢复好,手内在肌功能部分恢复,结论:重建腕部血管通路,皮瓣修复创面,及时重建运动和感觉功能是减少手腕部重度电烧伤截肢率和恢复手部分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软组织逆行撕脱伤显微外科修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指固有动脉、指掌侧及背侧静脉、指固有神经,修复手指皮肤逆行撕脱伤17例。结论术后14例手指逆行撕脱皮肤软组织全部成活,2例撕脱皮肤软组织有小部分坏死,1例撕脱皮肤软组织完全坏死。成活16例病例中随访3个月-2年,伤指外形好,血供充分,皮肤质地柔软,伤指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逆行撕脱伤,可最大限度恢复伤指的外形与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不同方式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指皮肤软组织脱套伤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神经原位再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脱套伤19例、应用踇甲皮瓣I期修复拇指脱套伤2例、应用第二趾甲皮瓣I期修复示、中指脱套伤3例。结果术后16例原位再植病例,2例踇甲皮瓣修复病例及3例第二趾甲皮瓣修复病例全部成活;2原位再植病例有小部分坏死,1例原位再植病例完全坏死。成活例病例中22例随访3个月~2年,伤指外形好,血供充分,皮肤质地柔软,伤指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不同方式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指皮肤软组织脱套伤,可最大限度恢复伤指的外形与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活力密孔皮灌注皮浆悬浊液植皮方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对7例度四肢烧伤患者、6例修复瘢痕切除创面患者行创面切痴达深筋膜层,用注射器分区高压快速把自体皮浆悬浊液注入异体皮下,2周换药,观察各部位生长情况.同一病人其他部位用传统微粒植皮做对照.[结果]实验组愈合区瘢痕增生轻,较平整,无明显高出正常皮肤,有色素沉着,质地柔软有弹性;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植皮方法在愈合时间、愈合区色素改变、皮肤弹性及关节功能、愈合质量等方面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皮浆悬浊液注射技术决定了皮粒的生长方式是沿空隙爬行生长,使植皮区具有表皮/真皮结构,自体/异体复合移植形成的抗原屏蔽作用能使抗原性较低的异体真皮长期保留下来,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