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改良胆管空肠襻式吻合术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胆管空肠襻式吻合术胆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应用新型的胆肠吻合的方法治疗17例需行胆肠吻合的患者,并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 这种方法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结论 新型胆肠吻合的方法和传统的Y式吻合相比有很多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自1991年我国大陆成功开展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来,LC已被大家公认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胆囊三角解剖变异较常见,术中解剖胆囊三角是LC的难点之一,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及原则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1995年至201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中心医院共开展2 51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盆腔妇科病误诊阑尾炎的原因,提出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 对12例误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盆腔妇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误诊的经验教训.结果 急性化脓性盆腔炎6例,右侧输卵管炎并积脓3例、卵巢囊肿并感染3例.结论 临床经验不足、妇科相关病史及检查的疏漏或误导、过分依赖辅助检查、未请相关科室会诊是妇科盆腔炎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友康 《当代医学》2011,17(23):63-64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并梗阻手术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结肠癌并梗阻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22例患者进行Ⅰ期切除,5例进行了Ⅱ期切除,3例进行了捷径手术。患者治疗前,26例伴其他疾病(86.67%),手术后16例患者不同程度的并发症(53.33%),4例手术后死亡(13.33%)。结论根据结肠癌并梗阻临床特点,对高龄结肠癌患者来说,手术切除是最好治疗方法之一,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式能获得良好的预后,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病例资料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行急诊化脓性阑尾手术127例,其中将妇科感染性急腹症误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而行手术治疗者12例。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0.9岁。4例未婚,8例为已婚孕龄妇女。临床表现:12例均有明显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单极电凝钩的使用技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经腹腔镜胆囊术1 452例病例资料。结果:本组23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1.6%;2例发生胆汁漏,1例经术后腹腔引流6d治愈,1例经术后引流21d后治愈;5例发生术后创面渗血,经局部引流、静脉使用止血药物处理痊愈,无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膈下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25~121min,平均40.5min。结论:熟练掌握单极电凝钩的使用技巧及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安全的,且价格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野组织细胞发生损伤或缺血,体内的代谢过程、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等均发生明显变化。随后的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工程,有许多不同的细胞、有生物活性因子(细胞因子,蛋白酶等)和基质成分参与其中。手术过程对患者的全身或局部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而这种变化就必然由一定指标反应,深入探讨这些指标,可对病情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由手术激活的急性损伤修复过程,包括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释放,部分与手术后疼痛、康复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位于祖国边疆, 自然环境恶劣, 平均海拔>4 000米, 目前常住人口约365万, 分布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地广人稀, 医疗资源配置难度异常艰难。上述客观原因使西藏地区患者及时就医难度大, 就诊时合并多种并发症。单从腹股沟疝疾病而言, 腹股沟疝嵌顿患者比例较高。因基层就医条件差, 患者就医意识欠佳,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因此, 常发生腹股沟疝嵌顿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甚至死亡。伴随临床指南的发布、器械与材料的进步、治疗理念和解剖认识的更新,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得到大力推广。西藏地区医疗新技术推广较为滞后。近年来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大力支持下, 自2016年开始在西藏拉萨推广疝相关的微创治疗, 特别是腹股沟疝的微创治疗。目前微创技术治疗腹股沟疝已广泛推广至西藏各地区三级医院, 通过宣传, 广大患者能够及时就医, 显著降低腹股沟嵌顿疝发生率。笔者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 探讨腹股沟疝微创手术在西藏地区的推广应用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野组织细胞发生损伤或缺血,体内的代谢过程、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等均发生明显变化.随后的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工程,有许多不同的细胞、有生物活性因子(细胞因子,蛋白酶等)和基质成分参与其中[1-2].手术过程对患者的全身或局部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而这种变化就必然由一定指标反应,深入探讨这些指标,可对病情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由手术激活的急性损伤修复过程,包括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释放,部分与手术后疼痛、康复时间有关[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为胆石组,以同期在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 对全部对象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体格及血液指标检查; 个人饮食行为采用频数法调查,对象评估近两年来的饮食习惯平均周频次; 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612例对象纳入研究,其中胆石组317例、对照组295例。两组间在性别、女性产史、BMI水平、患脂肪肝及每周食用糌粑、牛奶、酒精次数等10个指标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进一步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4.115,95%CI:2.693~6.288)、BMI(≥24 kg/m2)(OR=1.777,95%CI:1.208~2.614)、患脂肪肝(OR=9.380,95%CI:3.800~23.154)、夜宵(≥1次/周)(OR=1.542,95%CI:1.031~2.306)、酒精(≥4次/周)(OR=5.267,95%CI:2.382~11.648)是西藏地区藏族人群发生胆囊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 牛奶(≥4次/周)(OR=0.427,95%CI:0.225~0.810)、糌粑(≥4次/周)(OR=0.565,95%CI:0.354~0.902)、每天吃早餐(OR=0.143,95%CI:0.080~0.256)是保护性因素; P值均<0.05。结论 女性、肥胖或超重、患有脂肪肝、酒精摄入过多是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胆囊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多食用牛奶及糌粑、规律早餐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