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评价超声胃窦单切面法测定胃窦运动指数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实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ICU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回抽胃液法监测胃残余量组(对照组)和床边超声测定胃窦运动指数组(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留置鼻胃管且使用瑞代营养液经营养泵持续泵入,18h/d,连续观察7d.比较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耐受性、喂养中断率、完全肠内营养情况、白蛋白水平、操作时间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反流发生率及中断发生率显著多于观察组,而腹泻、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肠内营养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测定胃窦运动指数法增加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反流及中断的发生,减少护士的操作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空气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 C酶的情况,并对Amp C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菌株鉴定采用Phoemix10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产Amp C酶初选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采用多重PCR和DNA测序检测分析Amp C酶基因型。结果 67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经头孢西丁敏感试验筛选出疑产Amp C酶菌株11株,并经PCR检测有9株菌株均在405 bp处出现阳性条带,再经DNA测序均为DHA-1型Amp C酶。结论手术室空气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 C酶检出率较高,流行基因型以DHA-1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引流在急危重症领域使用的越来越普遍,近日由美国医院医学学会(Society of Hospital Medicine,SHM)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发布了床旁超声引导下成人胸腔穿刺术的立场声明,该声明主要集中于对临床结果、操作技巧、操作培训提出14条建议。本声明采用RAND合理性方法让30名SHM专家的意见达成共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气管切开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接受气管切开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与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后28?d的肺部感染率、营养状况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异。结果 住院28?d后观察组营养状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感染人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GCS≥8分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肺炎发病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ultrasound guided 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US-PDT)同常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间于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需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共计84例,将其依据超声定位并按照患者的手术困难程度评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US-PDT法,对照组患者采用PDT法。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手术难易程度、单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为10.6±3.2min,对照组为14.2±4.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2,P<0.05);单次进针成功率观察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65.91%(2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1,P<0.05);平均进针深度观察组为18.9±5.2mm,对照组为23.1±6.0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4,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5,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难易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4,P<0.05)。结论 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临床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医师应用床旁超声检查对严重创伤患者气胸进行评估并评价其效果,以求促进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提高。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20日连续创伤患者52例,对初入ICU的全部患者进行胸部超声检查。检查时患者平卧位,依次探查前胸、侧胸部,辨认并比较双侧的超声征象,以“肺滑行”和“彗尾征”均消失诊断为气胸。并在完成胸部超声后3h内完成胸部X线和CT检查,以CT或胸腔引流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诊断气胸的效果。结果52例患者中接受CT检查证实气胸10例12侧,其中超声诊断8例9例,X线片诊断5例5侧配对资料McNemar检验提示,超声与CT诊断的一致性较高,而X线片与CT的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X线对气胸的诊断在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及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床旁超声检查诊断ICU创伤患者气胸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急诊床边肺部超声检查(bedsidelungultrasoundinemergency,BLUE)方案在ICU患者肺实变(包括肺不张)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入住ICU的66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改良BLUE方案检查,依次探查上蓝点、下蓝点、膈肌线、后侧壁肺泡胸膜综合征点、后蓝点区域,辨认并对比双侧的超声征象。以肺部超声组织样征、碎片征、支气管充气征诊断肺实变。并在完成改良BLUE方案检查后3h内行X线胸片和胸部CT检查,以胸部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改良BLUE方案诊断肺实变的效能。结果66例患者132侧胸部CT检查诊断肺实变95侧(72.0%),其中改良BLUE方案检查诊断90侧(68.2%),X线胸片诊断35侧(26.5%);改良BLUE方案诊断肺实变的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6.2%。配对资料McNemar检验提示,B超与CT诊断的一致性较好(=0.765)。结论肺部改良BLUE方案对肺实变的诊断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