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不同外科手段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e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外科手术的干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居高不下。如何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把握好手术时机并结合患者发病时GCS评分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仍是外科治疗的关键。本研究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7例HICH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2.
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前叶激素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9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法动态检测伤后第1、3、5、7、14、30d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损伤程度采用GCS评分评估,预后采用GOS评分评估。结果观察组血清PRL、FSH、L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SH较对照组略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PRL、FSH、LH水平伤后升高(72h内尤为明显),后逐渐降低,血清TSH的水平伤后略降低,后逐渐回升;GCS评分较低者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幅度较大;预后恶劣的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幅度较大。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垂体前叶激素PRL、FSH及LH水平明显升高,变化程度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4周龄健康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和正常对照组(n=30)。治疗组在常规培养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0.1μg/mL mNGF作为诱导液。将培养的第3代BMSCs制成单细胞悬液,诱导后3d,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免疫荧光检测,计算阳性率。结果:正常对照组细胞仅有少量NSE的表达,治疗组细胞表达NSE阳性率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增加(P<0.01)。结论:mNGF可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盐酸纳络酮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盐酸纳络酮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组和常规组。纳络酮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络酮,即人院后立即缓慢静脉推注4mg后以0.4mg,/kg/天静脉泵持续静脉滴注,3天后改为0.2mg/kg/天,至第10天停药。两组患者于入院后24小时内和第10天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治疗后3月采用GOS评分比较预后。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纳络酮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纳络酮组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升高,盐酸纳络酮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个体化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钛网是目前颅骨缺损修补术中常用的修补材料,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个体化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在临床的应用,使颅骨修补无论在手术时间、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外观恢复等方面均优于传统钛网颅骨修补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多黏菌素治疗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多黏菌素治疗23例颅脑创伤术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3例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2例死于中枢系统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自动出院;19例临床治愈,治愈率82.6%;19例治愈病例均随访1~6个月,无一例再次发生颅内感染.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多黏菌素治疗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是指颅脑创伤后,各种原因导致的硬脑膜下间隙脑脊液的聚积,又称外伤性硬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持续3~5 d.所有患者于入院6 h内,入院后第2,3,4,5,6天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GOS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规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亚低温能够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论 早期应用亚低温能显著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S-100B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额颞部脑挫裂伤引起的颅高压甚至脑疝是引起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有时为了追求充分减压,采用超低位骨瓣[1].但术后常遗留大面积颅骨缺损,给日后颅骨修补带来一定困难.笔者采用个体化数字化三维钛网修补额颞部超低骨瓣颅骨缺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开颅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并不鲜见,是术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急性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硬膜网状切开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