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位颈髓损伤是最严重的创伤之一,很多患者因此而丧失生命.本文通过对我院最近二年来收治的20例病案进行分析,并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进行了阐述.临床资料目前一般认为:车祸、砸伤、坠落和运动伤属于重外力,平地跌跤,颈部扭伤或和长时间的特殊姿式视为轻外力.本组20例病人,男16例,女4例,男:女=4:1;最大77岁,最小3岁,平均41岁,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有病理反射2例,有明显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外科技术问题;方法对1985-1996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156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30例病人经1~11年随访(平均5.6年),优良率为91.26%;结论要严格掌握股骨颈骨折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适应症,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功能恢复,髋臼的磨损主要可能和假体选择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3.
1986年6月—1988年8月,我院用多根骨圆针髓腔内固定治疗手法整复失败的胫腓骨骨折9例,经6个月至3年随访,均获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8例、女1例。最大47岁,最小11岁,平均23.5岁。4例开放性骨折,2例陈旧性骨折,7例新鲜骨折。按骨折部位分;小腿中上1/3 1例,小腿中1/31例,小腿中下1/3 7例。2例横行骨折,  相似文献   
4.
李某男,12岁。于3年前右膝着地跌倒致伤,经当地医院拍片诊为右髌骨下极骨折,伸直位石膏托外固定,局部按摩,跌打丸、三七片等内服。10日后局部肿胀消失,持续按摩治疗2月余,去石膏托功能练习时,发现膝前有一肿物,伸膝无力,右膝关节酸疼,活动后肿胀,于1988年6月20日来诊。检查见右膝关节轻度肿胀,强迫伸直位,活动范围仲屈0~25°。右膝前能触及一结节状物,如原髌骨大小,质硬,活动,和髌骨间有一道宽约15mm的缝隙。X线片示髌骨下极骨折块骨化增大(见封三图11)。于同年6月27日行髌骨下极增大骨块  相似文献   
5.
6.
抗生素—聚用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串珠(简称抗生素—pmmA串珠)已被成功的用于治疗外科感染。Buchholl和Engelbrecht于1969年创用了抗生素—PmmA(抗生素—骨髓泥)于髋关节置换术中,以后相继用它治疗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关节炎,腹部、直肠及颈部的软组织感染。本文试对其作用机制,临床地位,经验和并发症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治疗骨不连的效果。 方法 采用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骨瓣治疗骨不连 19例 ,其中胫骨骨不连 8例 ,尺骨近段骨不连 5例 ,肱骨远段骨不连 3例 ,桡骨远段骨不连 2例 ,股骨骨不连 1例。 结果  19例病人经过一年以上随访 ,其中术后 12~ 18周愈合 17例 ,术后 2 3周愈合 2例。 结论 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由骨膜和骨皮质组成 ,能够促进骨不连愈合 ,胎儿骨膜皮质骨瓣抗原性差。本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移植后塑形方便 ,一个切口内完成手术 ,适用于骨不连和小范围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第三骶椎横断骨折明显移位二例陈传弟例1男,28岁.被拖拉机撞伤腰骶部,臀部着地,二便失禁,会阴区浅感觉消失20天,于1991年6月24日住院.查体:双下肢肌力正常,会阴区浅感觉消失,触觉迟钝,提睾反射消失,骨盆挤压分离征阳性,阴茎不能勃起.X线片示:...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醇(Polymeth-ylmethacerlate)串珠(简称抗生素—PmmA串珠)已被成功的用于治疗外科感染。Buchh—olz和Engelbrecht于1969年创用了抗生素—PmmA(抗生素—骨髓泥)于髋关节置换术中,以后相继用它治疗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关节炎、腹部、直肠及颈部的软组织感染。本文试对其作用机制、临床地位、经验和并发症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5岁、农民,因拖拉机和树相撞,挤伤右髋部13小时入院.当时无昏迷,右下腹轻微疼痛,小便能自解.右髂股部肿胀,青紫,皮下淤血约10×15cm,局部压疼,骨盆挤压分离征阳性,双下肢感觉,温度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右髋关节呈屈曲30°畸形,能被动伸直.X片示右坐骨、耻骨、髋臼骨折.住院后给止血药、抗菌素等常规治疗,右髋部肿胀明显消退.伤后次日起病人体温一直波动在3~8℃上下,考虑为吸收热所致,未做特殊处理.伤后6天右髋关节仍呈30°屈曲畸形,考虑为疼痛肌肉痉挛所致,故行患肢皮牵引,牵引重量1kg.伤后13天仍低热,淤血区渐渐缩小,但自述右下肢疼痛.查见患侧小腿以远皮肤温度明显较对侧低,足背动脉搏动较健侧弱,故加用血管舒缓素,654-2地巴唑,阿斯匹林等.伤后4天患肢膝关节以远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