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安明  陈仕高 《重庆医学》2011,40(1):32-33,105
目的 研究鼻窦病变的放射影像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 比较46例鼻窦病变的手术前后诊断,并评价其放射诊断的意义.结果 29例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诊断一致;真菌性鼻窦炎11例,误诊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术前误诊2例.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放射影像无明显骨质破坏,缺乏特征性.慢性鼻窦炎各窦腔病理改变不一致,放射影像常显示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16/Ki-67细胞学双染联合高危型HPV(HR-HPV)检测在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报告结果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的患者226例,将其剩余保存液行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时行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HR-HPV.结果 226例TCT诊断为NILM的患者,HC2检测均为阳性;采用p16/Ki-67双染检测并复查TCT,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检出率为11.06%(25/226).p16/Ki-67双染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6.0%和92.0%,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阴道镜检查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68.0%和95.0%,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19,两种检查方式仅灵敏度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CT作为宫颈癌筛查方式中,联合运用p16/Ki-67双染和HC2检测可有效地提高其筛查的灵敏度,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李金贵  黄飚  万华  陈仕高 《癌症进展》2018,16(7):917-919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膀胱癌患者的术后膀胱癌组织标本为膀胱癌组,选取40例行手术切除的外伤患者的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标本中MFN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MFN2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MFN2蛋白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MFN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MFN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中低分化、T3期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中MFN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高分化、T2期膀胱癌患者(P<0.05);不同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中MFN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MFN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且MFN2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4.
外阴乳头状汗腺瘤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例1:女,50岁,发现外阴包块4月余。查体:包块位于左侧大阴唇中段,直径1.5cm,活动,轻压痛,表面无破溃。例2:女,54岁,发现外阴包块2年余.查体:包块位于左侧小阴唇.直径1.0cm。两例包块均切除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陈仕高 《四川医学》2007,28(8):914-914
患者,男,71岁。右腹部间歇性隐痛2 月,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查体:腹软,右上腹部可触及质硬、表面光滑稍活动包块,深压痛( )。B超:右肾结石伴积水。核素显像:右肾肾小球滤过功能近无功能。其它辅助检查未提示有其它部位病灶。术中见右肾明显肿大,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肾内充满黄色脓液约1000ml,另见结石10余枚,肾动、静脉栓塞。行右肾切除术。病理检查:完整切除肾脏1个,13cm×6cm×4cm,外观有变形,表面粗糙。切开见肾盂处一扁平隆起肿块,4cm×3cm×3cm,切面灰白色,干燥质脆,侵入肾实质。肾实质内见结石散在。取肿块及其周围组织行…  相似文献   
6.
陈仕高  杨红  陈卉娇 《四川医学》2006,27(10):1097-1098
目的探讨幼年性透明性纤维瘤病(JHF)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例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对其标本石蜡切片行AB及PAS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均表现为皮肤包块,其中1例伴有双膝关节屈曲挛缩,均无牙龈肥大和溶骨性缺损。镜下肿瘤由无异型的瘤细胞和伊红均匀染色基质构成。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基质PAS强阳性,耐淀粉酶,AB染色阳性。结论JHF是一种少见疾病,由能分泌透明蛋白样物质的细胞呈肿瘤性异常增生而引起,可表现皮肤包块,手术切除可复发,但不转移。需与其它某些软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陈仕高  刘莉  刘都礼 《华西医学》2007,22(3):526-527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LB)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腰椎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患者有腰部疼痛,X线检查示腰椎骨质破坏,病理组织学观察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为B细胞性。结论:PLB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好,临床及放射学上难与其它骨恶性肿瘤鉴别,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区分细胞类型来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浅性血管粘液瘤(SA)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表浅性血管粘液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查,并对三例标本石蜡切片行Vimentin、CD34、Desmin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结果:3例肿瘤均位于皮肤表浅部位,界限较清楚,切面分叶状,质软,部分呈胶冻状。镜下肿瘤呈分叶状,间质内含较多粘液和薄壁血管并伴有少许炎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梭形和星形,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34,不表达S-100和Desmin。结论:表浅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粘液性肿瘤,位于皮肤表浅部位,可局部复发但不转移,瘤细胞表达CD34和Vi-mentin。诊断时应注意和其它粘液性软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且有其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本文旨在探讨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等。方法收集5例胸膜肺母细胞瘤,复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结果5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者年龄为21个月-47个月,平均为32.8个月;肿瘤主要位于胸腔,4例伴有胸腔积液。组织学观察:I型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呈单纯囊性;II型胸膜肺母细胞瘤2例,呈囊实性,实性区伴横纹肌分化及灶性软骨样结节;III型胸膜肺母细胞瘤2例,完全呈实性,可见间变性未分化肉瘤样成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Vimentin(+),部分肿瘤细胞呈Desmin和Myogenin(+),软骨样结节呈S-100(+);PCK、EMA、CD99等均(-)。结论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肺和胸膜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各亚型均有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方面应与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良恶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获得6例的随访资料。结果: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为5-19岁,平均年龄13岁,5例以癫痫小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均位于幕上,以皮层为主,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的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肿瘤细胞主要由少突胶质样细胞(OLC)、神经元和星形细胞组成,4例伴有皮质发育不良。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神经元及部分少突胶质样细胞呈嗜铬素A、突触素及S-100阳性表达;少突胶质样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阴性表达,而星形细胞呈GFAP阳性表达;Ki-67抗原标记指数〈1%。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为WHOⅠ级良性肿瘤,可结合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表现明确诊断,预后良好,无需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