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痹痛定分散片对BALB/C小鼠AA模型骨组织中的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种小鼠48只,以Freund’s完全佐剂致炎,复制AA模型,随机分为6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骨组织OPG、RANKL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均能有效降低骨组织RANKLmRNA表达水平,升高OPGmRNA表达水平,RANKL/OPGmRNA比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且痹痛定分散片大剂量、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和痹痛定胶囊组。结论痹痛定分散片能明显增加骨组织OPGmRNA表达量,抑制骨组织RANKLmRNA表达量,降低RANKL/OPGmRNA比值,从而有效延缓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对类风湿关节炎肘关节僵硬患者血清中MDA与SOD的变化,探讨针刀松解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类风湿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针刺组与针刀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西医基础治疗方案治疗,基础治疗组不针对肘关节局部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法治疗,针刀组采用针刀松解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中MDA与SOD,ESR、CRP及RF含量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各组MDA水平呈下降趋势,SOD水平呈上升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基础治疗组比较,针刀组MDA水平下降趋势与SOD水平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刀松解治疗后,SOD水平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与针刀组中ESR、CRP及RF含量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基础治疗组比较,针刺组与针刀组中ESR、CRP及RF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刀组ESR、CRP及RF含量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治疗能增加血清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有效清除多余自由基,从而治疗类风湿肘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痹痛定分散片对大鼠从模型血清TGF-β1含量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以及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其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以Freund's完全佐剂在每只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05ml致炎,复制佐剂性关节炎(AA)SD大鼠模型.造模后第0、3、6、18、24h各再次测定其右足垫厚度,以造模前后厚度之差值为肿胀程度;采血检测血清中TGF-β1含量,并取病理组织进行相应检测及积分评价.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改善足肿胀度;且能明显提高血清中TGF-β1含量,Ⅲ、Ⅳ、Ⅴ、Ⅵ组与模型组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P<0.01),Ⅳ、Ⅴ、Ⅵ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TGF-β1含量有较显著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能有效减轻AA模型滑膜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结论:痹痛定分散片能有效治疗AA炎症,明显改善AA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改善关节局部以及整体状态,提高血清TGF-β1含量,有助于机体恢复免疫稳定状态,具有免疫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大鼠胶元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血清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以及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其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治疗组、来氟米特+穴位埋线治疗组。动态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各项关节炎活动指标、HE染色观察滑膜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17和TGF-β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有效改善CIA大鼠关节肿胀以及关节炎指数;提高血清中TGF-β1含量和降低血清中IL-6、IL-17含量,各治疗组能有效减轻CIA模型滑膜组织关节炎炎症及病理形态的改变。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可能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而显著减轻关节炎症和破坏。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冗长可达数十年,其间症状反复发作,30%患者日趋加重,晚期出现关节畸形,功能活动障碍,甚者致残。本病的不同阶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损害、血管内膜改变、血管炎症与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大鼠胶元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血清IL-1β、TNF-α表达及其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探讨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治疗组、来氟米特+穴位埋线治疗组。ELISA法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含量变化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滑膜组织MVD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中IL-1β、TNF-α及滑膜组织MVD均明显下降(P0.01),且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L-1β、TNF-α表达而发挥抑制关节滑膜血管新生作用,这可能是姜黄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实验研究穴位埋线通过调控PD-1/OX40信号通路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25只SD雌性大鼠,用完全弗氏佐剂进行诱导,建立RA模型大鼠,然后进行穴位埋线和药物治疗,将大鼠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通过评价关节炎指数判断炎症程度;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的含量;HE染色观察滑膜炎性细胞浸润、滑腹组织、纤维组织、巨噬细胞增生及血管形成等情况;流式检测PD-1/OX40及CD4+CD28+细胞含量。结果 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踝关节至跖骨处或掌关节出现红斑和中度肿胀,在14 d以后模型组评分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炎症因子评分开始下降,其中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下降最快。模型组血清中IL-6、IL-8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埋线+来氟米特组大鼠血清中IL...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对类风湿关节炎肘关节僵硬患者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含量变化,探讨针刀松解术调控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中西药基础治疗方案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C组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刀松解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MMP-3、MMP-9及TIMP-1含量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C组总有效率为95.0%,B总有效率中80.0%,A组总有效率60.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关节液中MMP-3、MMP-9及TIMP-1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关节液中MMP-3、MMP-9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TIMP-1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C组治疗后关节液中MMP-3、MMP-9含量低于A组和B组(P0.05),TIMP-1含量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在中西药治疗基础上,针刀松解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调节RA患者关节中MMP-1与TIMP-1的比例关系,降低MMP-1的表达,增加TIMP-1的表达,有效调控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9.
背景:课题组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将痛风颗粒用于治疗尿酸性肾病及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的:观察痛风颗粒对高尿酸性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痛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苯溴马隆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SD大鼠分别制作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动物模型,同时各组分别予以痛风颗粒或苯溴马隆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服21d。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肾脏质量显著降低,体质量增加明显(P<0.05)。正常对照组肾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可见局灶性间质纤维化,伴大量淋巴和单核细胞的浸润;痛风颗粒高剂量组极少见间质纤维化,伴有少量淋巴和单核细胞的浸润;中剂量组可见少数间质纤维化,伴有少量淋巴和单核细胞的浸润;低剂量组可见数量较多的间质纤维化,伴有大量淋巴和单核细胞的浸润;苯溴马隆组可见少量间质纤维化,伴有大量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提示痛风颗粒能有效抑制高尿酸模型动物肾脏的炎症,而且能够减轻肾脏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脾通窍丸治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按参考文献复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观察健脾通窍丸对大鼠鼻部症状、血清总IgE、IL-4含量的影响。结果健脾通窍丸对大鼠鼻部症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总IgE、IL-4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健脾通窍丸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总IgE、IL-4值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