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谢秀萍  陆金生 《海南医学》2006,17(3):108-109
目的观察冠心病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在日本岛津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88例冠心病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组人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在冠心病组中胆红素与血脂之间存在着相当意义的负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凌俊  陆金生 《中医药研究》2010,(10):1174-117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降压药对高血压治疗有效性和平稳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2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3组。A组早晨顿服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组。B组早晨服厄贝沙坦,晚上服氨氯地平组。C组早晨服用氨氯地平,晚上服厄贝沙坦组,病人均于服药前及服药两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药2周后各组夜间时段及24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组间比较A组〈B组、A组〈C组(P〈0.01),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夜间时段及24h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组间比较A组〈B组、A组〈C组(P〈0.01),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夜间时段舒张压明显下降,组间比较A组〈B组、A组〈C组(P〈0.01),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显著,早晚分次服药较早晨顿服两种药物更有效控制夜间血压,早晚分次服药使夜间及24h血压下降更平稳。  相似文献   
3.
影响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的因素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入院血糖(AG)及第2日清晨空腹血糖(FB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d时发生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AMI患者HbA1c、AG及FBG值。根据AMI患者发病30d时有无HF分为两组,观察上述指标与HF的关系。结果 145例AMI患者的HbA1c(P=0.041)和FBG(P=0.043)与30d发生HF相关,且HbA1C(P=0.016)为AMI30dH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高血糖能预测AMI近期发生HF。HbA1c是AMI短期H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阳性患者与平板运动试验(TET)结果,评价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行CAG确诊冠心病并于CAG前两周行TET检查的250例患者,对比分析CAG与TET结果。结果 250例CAG阳性中,TET阳性及可疑阳性218例(87.2%),阴性32例(12.8%);TET阳性者冠脉病变较重,且多为多支病变;假阴性率为12.8%,且这部分患者冠脉病变较轻,多为单支病变。结论 TET用于评价心肌缺血及诊断冠心病时具有较高敏感度,仍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常用检查方法之一,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水平测定。以内环境稳(评估模型(HOMA)指数作为评价IR程度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IR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增高。I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R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重视IR。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核素对心脏功能测定的敏感性来判断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及15例正常人核素左心功能测定,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大量免疫球蛋白,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观察各组左心功能、临床症状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左心功能、临床症状、心电图显著改善(P<0.01),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64排MSCT)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变化检测,探讨血脂康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稳定性疗效。方法选择78例经64排MSCT确诊有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试验组)和辛伐他汀组(对照组),两组均随访治疗1年,分别于治疗前后行64排MSCT检测患者易损斑块所在位置的冠状动脉腔径狭窄度(SE)和截面积(S)、易损斑块的最长径(L)及CT值。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E明显减少(P<0.05),L显著缩短(P<0.01),CT值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作用;血脂康和辛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阳性患者与平板运动试验(TET)结果,评价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行CAG确诊冠心病并于CAG前两周行TET检查的250例患者,对比分析CAG与TET结果。结果 250例CAG阳性中,TET阳性及可疑阳性218例(87.2%),阴性32例(12.8%);TET阳性者冠脉病变较重,且多为多支病变;假阴性率为12.8%,且这部分患者冠脉病变较轻,多为单支病变。结论 TET用于评价心肌缺血及诊断冠心病时具有较高敏感度,仍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常用检查方法之一,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入院血糖(AG)及第2日清晨空腹血糖(FB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d时发生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AMI患者HbA1c、AG及FBG值。根据AMI患者发病30d时有无HF分为两组,观察上述指标与HF的关系。结果145例AMI患者的HbA1c(P=0.041)和FBG(P=0.043)与30d发生HF相关,且HbA1c(P=0.016)为AMI 30 d H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高血糖能预测AMI近期发生HF。HbA1c是AMI短期H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