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现将近四年来我院两次干部体检的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检查发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我院于1978年7月~1981年6月,对506例60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心脏病(RHD)仍为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众所周知,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受累为主,左心瓣膜的损害远较右心瓣膜损害受重视。自Lieppe以超声声学造影探查三尖瓣返流(TR)以来渐引起人们重视。近年来又用Doppler超声进行检测。本组采用超声声学造影法探查RHD的TR。材料与方法:31例经临床、X线及超声心动图(M型及二维超声)证实为RHD;男性7例,女性24例,年龄自15岁至81岁,平均年龄49岁。受累的瓣膜主要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仅一例受检前诊断有TR。病程自2年至32年,20年以上者17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的动态血压(ABP)节律及负荷值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106例60岁以上收缩压≥21.28kPa和舒张压(DBP)≤12.64kPa的患者分为两组Ⅰ组(无靶器官损害者39例)和Ⅱ组(合并心、脑、肾损害,但处于功能代偿期67例).分别选30例正常血压的老年人和中青年(≤55岁)为对照组(EC和MC).所有病例均作ABP监护.结果EC、MC、Ⅰ组和Ⅱ组相比,ABP节律异常者逐渐增加,昼夜血压差值逐渐缩小.与Ⅰ组比,Ⅱ组白昼与夜间(尤其是夜间)SBP平均值和负荷值显著增高.各组DBP平均值及负荷值差异不显著.结论老年ABP减弱甚至消失,合并ISH时这种变化更明显,老年ISH的异常血压节律和持续(尤其是夜间)SBP升高及超负荷与靶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4.
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ciucctic polypepti-de,ANP)又名心钠素(cacdionatcin),是心房产生和分泌的活性多肽类激素,它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心力衰竭时心钠素水平变化的各种报道不一,我们为探索心力衰竭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应用心钠素抗体的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5例正常健康人和55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心钠素含量,并对心力衰竭影响心钠素水平的诸因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经食道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功能,临床应用日广,由于窦房结自律性和窦房传导功能受植物神经调节,其支配的方向和程度不一,势必影响到测定结果及对结果的正确解释。我们用药物阻滞植物神经,并对比阻滞前后测得的各有关指标,藉以评价植物神经阻滞在该项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必要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高血压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HIS)[1],但高血压病各期之间究竟有什么异同?我们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受试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分为4组。(1)对照组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25岁。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2)高血压病60例,其中期组18例,期组22例,期组20例,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4±24岁。1.2 方法所有对象空腹饮糖水200ml(内含75g葡萄糖)。抽取空腹、服糖后1h…  相似文献   
7.
刘为民  李民凤  陆履佩 《重庆医学》2004,33(7):1096-109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合理使用营养支持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1~2003年期间我科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分为营养支持组34例,对照组46例予标准饮食加用静脉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前白蛋白较入院时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亦有上升.治疗组死亡2例,占5.88%(2/34),余32例平均14.36d好转;对照组死亡8例,占17.39%(8/46),余38例平均28.46d好转.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加上抗心衰的其它治疗措施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症状改善,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李××,男,75岁,因心慌、心累、气促,间歇性双下肢浮肿6年,加重伴不能平卧20天于1988年4月14日入院。病程中有血压增高史、血压最高达25.3kPa,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史。入院检查T36.7℃,P62次/分,BP17.29/10.64kPa,老年男性,神清合作,半卧位,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呈桶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罗音。心界轻度向左下扩大,心率62次/分,心律不齐,可闻早搏2~3次/分,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肝肋下3cm,肝-颈静脉逆流征(±)。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血糖、肝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HIS)[1].但高血压病各期之间有何异同未见探讨,我们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患者宋某,男,61岁,因进行性体力减退4年,心悸、气促2年,双下肢水肿、不能平卧半月,上述症状加重1天,于1986年5月19日急诊入院。发病以来无晕厥、抽搐。既往无高血压、糖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