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右下肢动脉栓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75岁。因胸闷 2周 ,加重伴呼吸困难1d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 2 0年 ,不规则口服降糖药。有下肢“脉管炎”病史 5年 ,近 1年来间歇性跛行逐渐加重 ,只平地行走 1 0 0m左右即出现右下肢痛。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较差 ,呼吸急促 ,端坐体位 ,颈静脉怒张 ,两肺闻细湿音。心界扩 ,心尖搏动在第 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 2cm处。心率 1 40次 min ,律齐 ,闻及第 3心音奔马律。各瓣膜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部体检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双下肢足背动脉对称减弱 ,双下肢皮温正常。辅助检查 :心电图 :STⅡ、Ⅲ、aVF、V3R、V4R、V5R 弓背抬高 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及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65例AMI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24个月随访显示:直接PCI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再次住院数及死亡数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较常规治疗组减小(P<0.01),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P<0.01),球形指数(SI)显著增加(P<0.01),室壁运动指数(WMI)显著降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也显著降低(P<0.01)。AMI后1个月及12~24个月随访显示:常规治疗组AMI患者12~24个月时LVESV、LVEF及SI较1个月时显著改变(P<0.01),但WMI及LVMI无显著差异(P>0.05)。直接PCI组AMI患者除WMI在12~24个月时较1个月时显著降低(P<0.01)外,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MI后患者的左室重构,使AMI后心衰、再次住院及死亡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杨珂珂  徐玉梅  陆咏 《实用全科医学》2014,(8):1205-1207,1268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病原体种类、病原菌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明确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积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病房收治的738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计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有医院感染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按照有无易感因素分成2组,并将2组患者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738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中有82例发生了96例次医院感染,其中12例发生了2种及2种以上的感染,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其次是真菌和病毒感染,感染部位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道。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主要与原发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有无导管及合并症,并发症等有关,脑卒中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卧床时间越长,其感染发生率越高,留置导管是导致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65例好转,17例死亡。结论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是医院感染的好发人群,且感染是该类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积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陆咏  沈宇  唐勇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230-3232
评价叶酸治疗在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中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75岁以上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定义血浆Hcy≥12μmmol/L为“H”型高血压,在常规高血压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叶酸治疗组(叶酸片10 mg,每日3次)与对照组,平均随访72周,观察血Hcy水平的变化和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1)叶酸治疗组血浆Hcy由治疗前(13.0±0.6)μmmol/L降至(10.8±1.8)μmmol/L,对照组治疗前(13.1±0.7)μmmol/L降至(12.9±0.8)μmmoL/L,两组相比,叶酸治疗明显降低血Hcy水平(t=12.18,P< 0.001).(2)叶酸治疗组发生脑卒中10例,占9.5%;对照组发生卒中13例,占13.4%,差异无显著性(x2=1.21,P=0.272).(3)生存分析未能证实叶酸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x2=1.50,P=0.22).结论:叶酸治疗能降低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血Hcy水平,但未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冠心病 (CHD)的主要病理改变。近 1 0年来 ,众多的临床病理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除了传统的CHD的致病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外 ,感染与AS及CHD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 ,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可能是致AS与CHD的感染因素〔1〕。乙型肝炎病毒 (HBV)作为一种病原微生物 ,其与AS及CHD的相关性所知甚少 ,曾有报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2〕,但其与CHD的相关性笔者尚未见报道。阐…  相似文献   
6.
瞿茹怡  徐玉梅  郑洁  陆咏 《山东医药》2012,52(29):59-6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rs2234693 (C/T)、rs9340799 (A/G)位点多态性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 选择女性RA患者160例(观察组)及正常健康体检女性150例(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测定两组ER基因rs2234693(C/T)、rs9340799 (A/G)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并分析其与RA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C/GG基因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T/AA基因型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R基因多态性与RA的严重程度无关.结论 ER基因rs2234693和rs9340799位点多态性可能参与女性RA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淫羊藿甙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功能及对转录因子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淫羊藿甙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酶消化法获得新生(〈24 h)SD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将不同浓度的淫羊藿甙(1,10,100 ng/ml)分别加入培养液中,观察成骨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分化功能。用RT-PCR法测定成骨细胞Cbfa1、碱性磷酸酶(ALP)和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10和100 ng/ml淫羊藿甙均可促进Cbfa1、ALP和ColⅠmRNA表达(P〈0.05),且以10 ng/ml组作用最显著。结论淫羊藿甙能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通过提高成骨细胞转录因子Cbfa1的基因表达水平诱导骨形成,是其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病145例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瓣膜病的冠脉造影及其中阳性病人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了解严重瓣膜病变尤其是风湿心瓣膜合并冠脉病变的情况,对瓣膜病外科换瓣手术前是否有必要常规作冠脉造影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收集三年来我院145例瓣膜病手术前冠脉造影资料。并对其中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冠脉病变患存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5例患中风湿性瓣膜病130例,合并冠脉病变5例,占其总数3.8%;非风湿性瓣膜病15例,合并冠脉病变3例,占其总数20%,两在统计学上有显差异(P<0.01),另外,风心合并冠心中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的比例较风心冠脉造影正常明显增高,结论:风心病合并冠心病并不多见,即使存在也多合并较多冠心病易患因素,对于风心病患,可以根据是否存在这些易患因素判断冠脉造影的必要性,而对于非风湿性心瓣膜病,因其合并冠心病的比例明显增高,应在手术换瓣前常规作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