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次献血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比色法分别检测50例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后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分别为3.121±0.441和2.907±0.397 μmol.Pi/107 RBC.h,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次献血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影响,献血不会造成红细胞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用于全血γ射线的辐照效果。方法分别用15、25、35Gy射线剂量的137Cs辐照血液,注入含有PHA的RPIM1640培养基的小瓶中培养(37℃,72h),收集淋巴细胞,制片,观察和计算微核细胞率;另分离淋巴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P<0.01),而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微核细胞率与淋巴细胞增值率之间有高度相关性,曲线拟合方程为:^Y=1021.246613-43.872036X 0.825340X2-0.004886X3,R2=0.999999,P<0.01。结论微核试验用于评价γ射线灭活淋巴细胞的效果有一定的应用前景,35Gy剂量的137Csγ射线对淋巴细胞的灭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站自1998年至今采用MCS^+血细胞分离采集血小板约2000余份,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全自动微板法在献血者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自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血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统计分析20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全自 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血型的一次判读正确率、无法判读率、错误率。结果28379例献血者.ABO血型采用全自动微板 法检测其一次判读正确率99.8%、无法一次判读率0.13%,误判1例。结论全自动微板法可用于献血者ABO血型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前言中共中央在“七五”建议中提出,要认真研究和建立形式多样、项目不同、标准有别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卫生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提出了在农村推行集资医疗,探索一条疏导国民消费基金的合理分配,实现社会健康保障的新路子。逐步推行集资医疗和医疗保险,不仅要根据居民卫生费用水平来设计保险方案,而且要掌握当地居民实际集资能力和接受程度,前者国内已研究出多种选择的方案,而后者基本上还是个空白。本文旨在比较居民对医疗保险集资程度和承受力以及实际医疗费用规模之间的差距程度,并分析影响居民的集资能力的社会经济因素,为各地推行集资医疗的条件,可能性和可行性提供决策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抗-HCV ELISA试剂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FAME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下简称费米系统)是将ELISA实验中试剂分配、保温、洗板、酶标读板等实验步骤由专业控制软件编程通过计算机来对费米系统进行全自动的操作控制.它避免因手工操作带来的人为误差所造成的重复性不佳问题,可提高ELISA实验结果的精密度.笔者发现国产ELISA 试剂盒在费米系统上应用时必须结合仪器设计特性,充分考虑试剂盒的实验条件才能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本地区自愿献血者5项输血感染指标漉行情况.方法:对自愿献血者血液进行谷丙转氮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梅毒、抗HIV等五项输血感染指标实验室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自愿献血者5项输血感染指标实验室结果总体阳性率为7.6%,其中ALT和HbsAg不合格是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和过往病史的询问,开展献血者健康教育,提高献血者身体素质。控制疾病流行;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开展检测,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自《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中心血站加大了成分输血宣传工作的力度,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江门市的医疗临床用血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成分输血逐渐替代全血.现将2001-01~2005-05我市成分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37Csγ射线辐照对红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ACD-全血中红细胞在不同保存期的功能变化。方法将ACD-全血(保质期21d)200m1分为4组,于采血后当天进行0、15、25、35Gyγ射线辐照。所有样品于4℃保存,在辐照后第d0、d7、d14、d21分别测定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2,3-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结果在各保存期,各辐照剂量组的红细胞ATP酶活性、SOD活性、2,3-DP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各组2,3-DPG含量在d7开始下降,d21时已下降为0。结论15—35Gyγ射线辐照对ACD全血的保质期内的红细胞活性(ATP酶)、SOD活性和红细胞携氧能力(2,3-DPG)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安全输血的关键在医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了解本地区医院输血工作的现状,为安全输血提供建议。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为依据,设计调查表,下发到医院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各级医院血库管理及临床输血技术存在较大差距,输血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大量的输血风险产生于临床。结论加强输血科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输血科工作人员中医生的比例,同时使临床医生真正掌握输血相关知识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