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科急重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部分HICH患者还可能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血肿进一步扩大,加大对患者的安全风险。目前对血肿扩大的有效疗法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至关重要。及早对HICH患者的血肿扩大症状进行诊断与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中共选取43例HICH患者,通过比较颅  相似文献   
2.
陈刚文  阳祥春  陈德  王建秋 《重庆医学》2008,37(13):1514-1515
支气管内膜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是指发生于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的结核病。本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常常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1]。本文搜集了2005年5月~2007年6月间经纤维支气管镜(FOB)证实的21例EBTB的临床及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组病例35例,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5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7岁,2-9岁26例,10-12岁9例.大多表现为咳嗽,本组有25例,咳痰10例,颈部表浅淋巴结增大9例,盗汗、消瘦6例,精神不振7例.全部病例均多次行胸部正侧位摄影、PPD或OT试验及血细胞沉降率检查,8例行痰培养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探索儿童鼻咽部气道大小及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厚度。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来我院检查鼻咽部儿童的CT扫描图像,选择其中符合条件的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研究其鼻咽腔形态学特点,测量了儿童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值)及鼻咽部矢状径(N值),并计算二者比值。根据儿童年龄分为两组:A组1~7岁(n=42),B组8~14岁(n=31)。结果所有儿童正常鼻咽部气道矢状位均呈镰刀形,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后缘光整连续。A组及B组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值)均数大小分别为9.23±4.85mm和9.56±4.74mm;MN值范围两组分别为0.2~0.58和0.21~0.6;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MPR显示,1~14岁健康儿童鼻咽腔矢状位呈弓向上镰刀形,边缘光整,周围脂肪间隙清晰,A/N≤0.6。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分水岭梗死的分型及其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脑分水岭梗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42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CT分型如下:皮质前型8例,皮质后型13例,皮质下型10例,皮质上型4例,小脑型3例,混合型4例。CT表现为脑分水岭区低密度灶,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分型有其特定的部位及影像表现,CT、MRI各有其特征性征象,MRI判断梗死的位置及范围优于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判断颈内动脉及其它动脉狭窄或闭塞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腺样体生理大小的多层螺旋CT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腺样体的多层螺旋CT(MSCT)测量方法,测定各年龄组儿童腺样体的生理大小.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其它疾病而行鼻咽部CT扫描的56名儿童的CT横断图像,薄层重建后传送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于MPR正中矢状面测量腺样体的厚度(A)及鼻咽腔的宽度(N),以A/N比率反映腺样体的大小.56名儿童分三组分析:Ⅰ组1~3岁14人,Ⅱ组4~8岁19人,Ⅲ组9~14岁23人.结果:三组儿童腺样体厚度分别为8.78±1.19mm、10.19±1.18mm、9.32±1.21mm,Ⅰ、Ⅱ组腺样体厚度(A)有统计学意义(t=2.65, P<0.05);鼻咽腔宽度(N)分别为17.53±1.47mm、19.13±2.12mm、22.91±2.34mm,Ⅰ、Ⅲ组的鼻咽腔宽度具有显著差异性(t=3.25, P<0.01);三组儿童腺样体的A/N比率分别为0.49±0.07、0.51±0.08、0.46±0.05,各组儿童腺样体的A/N比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儿童不同时期腺样体的生理大小,有助于临床判断腺样体有无肥大、肥大的程度.多层螺旋CT检查是儿童腺样体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腹腔巨大肿块(≥5cm)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61例经B超或CT平扫发现的腹部巨大实性肿块行多期CT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层厚1.0mm、间距1.0mm。原始资料经0.625mm层厚、0.625mm间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图像(ASI),数据传输至工作站。选取动脉期扫描数据行肿瘤供血动脉MIP、VRT重建。结果 CTA血管造影54例,成功率为88.5%。显示肿瘤供血动脉113支:单支动脉供血22例,多支动脉供血32例。35例癌性肿块显示肿瘤血管92支,其中多支动脉供血30例;非癌性肿瘤19例,肿瘤显示21支供血动脉,多支动脉供血2例。在肿瘤供血动脉的数量上,癌性肿瘤与非癌性肿瘤间存在显著差异性(2=9.71,P<0.005)。癌性肿瘤普遍存在多支动脉供血情况,与非癌性肿瘤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9.12,P<0.005)。结论腹部巨大恶性肿瘤普遍存在多支供血动脉。CTA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来源、形态及数目,判定肿块的良、恶性,从而为肿块的进一步治疗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膀胱癌T分期、浸润、复发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灶部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检查,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DCE-MRI、DWI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患者复发情况预测价值间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及疾病类型膀胱癌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ADC值明显降低,且b值为800 s/mm~2的ADC值显著高于b值为1 000 s/mm~2的ADC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DWI联合检测对膀胱癌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膀胱癌复发患者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T分期、浸润情况及ADC值均为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DC值及b值的选择,对确定膀胱癌患者的T分期、浸润情况及复发情况具有积极的作用。DCE-MRI、DWI联合检查对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低荆量多层螺旋CT(MSCT)儿童序列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探索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的CT征像。方法收集鼻及鼻咽62例3~14岁患儿临床资料及CT表现,将其中31例主要表现为张口呼吸,手术证实有腺样体肥大者设为狭窄组;另31例鼻出血或鼻部外伤儿童,CT平扫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者设为对照组。在横断住、冠状住、矢状位观察鼻咽部形态学特点,并在正中矢状住测量狭窄组及对照组鼻咽部A值、N值,计算A/N值。结果狭窄组正中矢状位鼻咽部气道后缘呈锯齿状或小丘状,A值均数为(14.37±3.5)mm,N值为(19.3±3.9)mm,A/N值〉0.7;对照组正中矢状位鼻咽部气道后缘光整,鼻咽腔呈弓向上的镰刀形,周围脂肪间隙清晰,A值均数为(9.23±4.85)mm,N值为(20.6±3.5)mm;A/N值范围为0.2~0.6。两组A值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者在正中矢状位上气道后缘呈锯齿状、小丘状,A/N值〉0.7。  相似文献   
10.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0例,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1例;景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7岁,2—9岁26例,10~2岁4例。临床表现太多表现为咳嗽,本组有23例,咳痰6例,颈部表浅淋巴结增大11例,盗汗、消瘦5例,精神不振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