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参芍颗粒对犬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芍颗粒对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血瘀症模型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血瘀症模型,于造模前、造模后15,30,60,90min分别股静脉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体外血栓长度、血小板粘附率和全血粘度(切变率为5-200/s)。结果:参芍颗粒可缩短血栓长度、降低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度,抑帛血栓形成。结论:参芍颗粒有改善实验性犬血瘀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脑转移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orthern印迹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0例人脑转移瘤中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 ,同时进行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检测 ,以内减压术取得的 8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结果 :30例转移瘤与正常脑组织相比 ,均有PCNA、VEGF基因及蛋白高表达 ,其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类型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VEGF基因在人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Nissl染色法系统地观察了人类胚胎内蓝斑神经元的发育。结果发现人类蓝斑神经元胚胎四个月时已经发现。其数量随胎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胞体由小到大;胞突从无到有,细胞形态从圆形、卵圆形、锥形到多极形。人类胚胎蓝斑神经元主要位于蓝班的背侧部,少量蓝斑神经元位于蓝斑的胜利侧部。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较系统地观察了人胎蓝斑酪氨酸羟化酶(TH)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结果:①蓝斑TH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胚胎第4个月时已出现在蓝斑的腹侧部。②TH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数量随胎龄增长逐渐增多,以胎龄第5个月增加显著。TH样神经元的密度,胚胎早期升高,晚期呈下降趋势。③蓝斑TH样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蓝斑的背侧部,少量散在于腹侧部。④蓝斑TH样神经元开始出现时呈圆形或卵圆形,5~6个月呈锥形和梭形,7~8个月则以梭形、多角形为主。胞体逐渐增大,核浆之比由大变小。胞突由少变多,从宽短粗糙变为细长平滑。结果提示:人胎蓝斑移植以4月份胎龄作供体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正> 兰斑(Locus coeruleus:Lc)的研究,始于1809年,由Reil在人的脑桥的背外侧部的第四脑室底所见的灰黑色部位进行了记载,但没有命名。后来Joseph和Kart Wenzel兄弟俩将定名为兰斑;Arndd叙述兰斑是含铁的物质,并随年龄增长到成人,兰斑细胞色素有递增的趋势;Barbeau报告脑干内的含色素的神经细胞在老年受累;Mann等观察到老年人的兰斑神经元含色素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由于人的个体发育和成长,兰斑神经元的这种色素出现的时间至今未见报导。本实验用4—8个月份的人胎对兰斑神经元色素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6.
人体解剖学是医护等专业新生入校后首先接触的主干基础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才至关重要,他们尚未真正进入角色,存在诸多影响学习效果的心理矛盾,是我们培养合格人才的障碍。解决的办法首先是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和研究,使教师在对学生心态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改进解剖课教学,尽量缩短新生适应环境的过渡期。这样做,不仅对解剖课教学是重要的,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顺利渡过三年大学生活都将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较系统地观察了人胎蓝斑酷氨酸羟化酶(TH)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结果:①蓝斑TH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胚胎第4个月时已出现在蓝斑的腹侧部。②TH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数量随胎龄增长逐渐增多,以胎龄第5个月增加显著。TH样神经元的密度,胚胎早期升高,晚期呈下降趋势。③蓝斑TH样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蓝斑的背侧部,少量散在于腹侧部。④蓝斑TH样神经元开始出现时呈圆形或卵圆形,5 ̄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转移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rthern印迹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人脑转移瘤中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同时进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检测,以内减压术取得的8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结果:30例转移瘤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均有PCNA、VEGF基因及蛋白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类型中无明显差异。结论:VEGF基因 在人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抗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系统地观察了人胎蓝斑内TH样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结果证实:①蓝斑TH样神经元在人类胚胎第四个月时已经出现。②TH样神经元的数目随胎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以胎龄四至五个月增加显著,TH样神经元的密度,胚胎早期升高,晚期随胎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③蓝斑TH样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蓝斑的背侧部,少量较大的细胞位于蓝斑的腹侧部。④蓝斑TH样神经元开始出现时为圆形或卵圆形,五至六个月以锥形、梭形细胞为主,七至八个月则以棱形、多角形为主。胞浆随胎龄的增长逐渐增多,胞核与胞浆之比随胎龄增长逐渐变小,胞突由宽短,表面粗糙变为细长而平滑。结果提示:人胎蓝斑移植,以胎龄4个月作供体较适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