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术前用恒康正清行肠道准备与传统肠道清洁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德庆  张涛  闫立昆  王小强 《医学争鸣》2002,23(19):1824-1824
0 引言 肠道的清洁与否及清肠方法的安全性与临床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有密切关系 .理想的肠道清洁方法应该是安全、迅速和清洁效果好 .对患者来说应该是能够较好地接受 ,不给患者带来太大痛苦 .而且不管是住院或门诊患者使用起来都十分简便 . 2 0 0 2年我国江西恒康药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出了国家级新药“恒康正清”(PEG- EL S) .为此 ,我们将恒康正清与传统的番泻叶清洁肠道法比较 ,以评价其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接受大肠手术或结肠镜检查的非梗阻患者 6 0例 ,年龄 4 0~ 70岁 ,随机分两组 , 组 30例 ,采用传统的番泻叶肠道准备 ,其中…  相似文献   
2.
常见的直肠下段肿瘤有单发直肠息肉、直肠类癌、早期直肠癌等,均可行局部切除而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传统的局部切除方法,对于良性病变采用钳夹切除或分离切除后行直肠粘膜缝合;恶性病变则于肿瘤外行部分肠壁全层切除;病变部位较高则需开腹手术。我科自1997年1月~1999年9月应用腔内直线切割吻合器(ETB45)行直肠下段肿瘤局部切除术3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0~82岁,平均55岁。直肠单发腺瘤样息肉17例,病变直径1~4cm;类癌10例中,病变直径0.8~1cm者8例,直径1.2,2cm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有、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对48例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和48例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c-Met基因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c-Met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Met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无关(均P>0.05)。 结论:c-Met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关,检测c-Met的表达对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8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从甲状腺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等方面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短期低钙血症42例(47.2%),暂时性声音嘶哑12例(13.5%),乳糜漏2例(2.2%)。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主张行甲状腺全切术或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及颈淋巴结情况,行相应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应用人工材料修补腹壁切口疝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以单丝编织聚丙烯网片修补的80例腹部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24h内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经对症处理后治愈。全组无切口感染,无血肿形成;拔除引流管后皮下血肿形成1例,无窦道形成。平均住院(14.3±6.5)d。获随访者73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人工材料腹肌后筋膜前修补术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优良术式;对于疝环横径>10cm或疝内容物多、突出时间较长的巨大切口疝病人应予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7.
Gardner综合征的诊治(附一家系8例病人的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一个Gardner综合征家系的追踪调查,明确该病的诊断、治疗原则,使更多的临床工作者认识、了解该病,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利用查体、内镜(纤维结肠镜、纤维胃镜)、骨骼X线平片、病理活检等方法对一个疑似Gardner综合征家系的42位成员进行筛查。结果:通过筛查共确诊家系中患该病者8例(发病率19.0%),其中男女各4例;年龄12~81岁。病人中出现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变者8例(100%),其中发生恶变者为3例(37.5%),平均癌变年龄35.9岁。病人中出现硬纤维瘤病变者共3例(37.5%),均为已生育后的女性,3例的病变部位均位于腹部(2例单纯性腹壁硬纤维瘤,1例除腹壁外还有腹腔硬纤维瘤病变)。病人中出现骨损害病变者2例,皆为男性青少年,部位在颅骨及颌面骨,呈多发性。8例病人中死亡3例(死亡率37.5%),2例死于息肉癌变,1例死于腹腔内硬纤维瘤病。结论:Gardner综合征病人的诊断意义不仅在于对患病个体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对家系中其他成员的筛查、诊断,尤其是对无症状病人和尚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人。早期诊断的意义在于早期应用药物、放疗等方法阻止或延缓结肠腺瘤性息肉病的发展和癌变,从而推后手术时间,防止因手术创伤导致腹壁和(或)腹腔硬纤维瘤病的发生、发展。合理的控制和治疗结肠腺瘤性息肉及癌变,恰当的治疗腹部硬纤维瘤病尤其是腹腔和肠系膜硬纤维瘤病,是提高病人术后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壁肿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壁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3种类型,其临床发病率较低,目前采用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但交界性及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对该肿瘤的局部切除范围、腹壁重建及综合治疗的作用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例原发性腹壁肿瘤切除术.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腹部外科手术中腹壁切口的愈合质量一直是病人及外科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外报道切口愈合不良导致切口疝的发生率达11%-20%,切口裂开的发病率为1%-3%。其死亡率高达15%~20%。1998年7月-2003年6月我科对高危因素的病人应用预防性减张缝合技术(prophylactic tention suture,PTS)共562例,无一例发生切口裂开,与1993年7月-1998年6月的病例比较,明显减少了其他切口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10岁,西安市人,因跳绳后上腹疼痛3天而就诊。查体:左上腹明显隆起,剑下触及囊性包块。门诊当日首选B超检查:以肝左内叶为中心显示一巨大囊性包性。其上缘抵达肝顶部,两侧明显推挤肝右叶及左外叶,下缘毗邻胆囊,推挤胆囊呈横置状,肝右静脉后移受压变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