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其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运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稳定患者的血糖,改善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68例糖尿病足溃疡者,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血糖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VEGF、bFGF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治疗,效果好,可加速创面愈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180例AMI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有和无DM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6.9和74.6%(P〈0.05),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和4.4%(P〈0.05);死亡率为21.4%和5.97%(P〈0.05),溶栓后五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4.2%和2.9%(P〈0.05)心脏射血分数EF值分别为52.1±11.1、60.9±10.4(P〈0.05)。结论AMI患者合并DM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无DM患者且近期预后亦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糖尿病合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诱因.方法 抽取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74例,筛选其中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17例(无痛组),就其诱发因素、临床症状、并发症及预后等与另57例有明显胸痛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组)比较分析.结果无痛组病程长、人院前心绞痛发作频繁,以消化道症状就诊者高于疼痛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2处以上梗死者7例,占41.2%,疼痛组10例,占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室壁瘤等并发症多,病死率(35.3%)明显高于疼痛组(1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尽管无痛性心肌梗死缺乏疼痛等特征表现,通过结合病史,有关症状及心电图检查仍然能够达到及时确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WP)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66例T2DM合并UAP患者,在通过严格降糖、活血、扩冠脉等一系列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治疗组35例,加雷公藤20mg,1次/d,口服;对照组31例加服潘生丁。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ECG)、空腹血糖(FBG)、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变化等。结果治疗组症状及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雷公藤可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程,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合并UA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88例,结合临床症状,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筛选,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者。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选治疗组42例,加雷公藤多甙每日15mg顿服,12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记录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经及其斑块数目、斑块积分、血流速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的速度,减少血管内粥样斑块形成的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疗效评定治疗组有效率为81%,而对照组为72.7%,两组比较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理想,且有利于血糖控制,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患者在降糖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甲钴胺,疗程15天。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甲钴胺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选合并DF的2型糖尿病(DM)患者32例,在严格控制血糖,伍用神经营养药及PGE1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主侧正中、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NCV)。同时按Wagner分级标准评估足溃疡转归。共观察4周。结果二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PGE1,同时可有效避免PGE1引起血管炎等副作用的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PGE1是治疗DF较为理想的配伍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选择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盐酸倍他司汀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以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盐酸倍他司汀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舒血宁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angina UA)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发病率高、病情重,如不及时治疗易致急性心肌梗死,是发达国家及我国人群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重要机制,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又起着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内皮下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及远端血管栓塞导致心肌供血减少,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