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钱永梅 《当代护士》2006,(12):27-28
动-静脉(A-V)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人造血管内瘘解决了自体动-静脉内瘘困难的难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2001年9月~2006年3月,我科共有12例使用人造血管内瘘行血透患者,1例因血压偏低致堵塞,其余11例至今未发生并发症均应用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为60.1岁,透析2~3次/周,4.5h/次,血流量220~260ml/min。人造血管内瘘使用最少4个月,最长者超过4年,平均使用1.3年,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1.2材料和方法手术方式采用左前臂聚四氟乙烯(PTFE)血管与肘正中或贵要静脉、肱动脉U型端侧吻合[1],PTFE人造血管是生物医学材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通透率高,血流量大,易于穿刺等优点[2]。2护理2.1一般选择术后6~8周穿刺人造血管内瘘为宜。有报道研究,人造血管术后使用时间应在局部消肿后2~3周,故需6~8周才算成熟[3],过早使用易使移植物压缩、吻合口狭窄、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2.2穿刺点原则上动脉离吻合口3~4cm,动脉与静脉间距3~4...  相似文献   
2.
钱永梅  袁莉  田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44-4445
目的探讨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以提高了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下肢白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要点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1例下肢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而放弃,其余均正常使用。结论通过下肢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大大的减少了透析患者因血管条件不好带来的穿刺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按照卫生部关于血液净化SOP规范要求,血液透析中心灌装浓缩透析液容器需每日用透析用水将容器内外冲洗干净,每周至少更换1次或消毒1次,并干燥保存。此操作虽然很简单,但对于较大的血液净化中心(20~50台透析机)而言存在一定困难:灌装容器为10升塑料桶,每日需要清洗以及每周消毒数量30~120个,清洗后的容器放置空间受到限制;容器内残存冲洗水不容易倒干净,达不到干燥保存。为此,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利用PVC管设计制作专用支架,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因家庭自护不当引起透析意外.如患者因情绪激动加上疲劳引起脑血管意外, 因便秘时用力排便引起脑出血死亡, 因透析后忘记放松止血的绷带引起瘘闭, 因不注意控制饮食, 体重增加过多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等[1].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因面部肿胀1个月就诊。既往慢性肾炎病史9年,外院维持血液透析治疗6年。曾多次行双上肢内瘘手术建立血管通路,均未成功。改用右颈内静脉临时性留置导管进行透析治疗。1个月前留置导管血流量不佳,面部肿胀,并伴头晕、头痛。查体:血压162/80mmHg,心率86/min,双上肢、头颈及颜面部肿胀,胸壁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