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瑞格列奈 (Repaglinide)为氨甲酰甲基苯甲酸的衍生物 ,是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研制的新型非磺脲类降糖药 ,促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其主要降糖机理 ,临床作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应用于 2型糖尿病的治疗。我们应用该药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 33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根据 1998年WHO建议的 2型糖尿病 (2TDM )诊断新标准选择确诊的 2TDM患者 33例 ,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男性2 0例 ,女性 13例 ,平均年龄 5 6 .2 (45~ 78)岁 ,其中病程≤ 3年 (A组 )者 18例 ,平均年龄 (5 3 .4± 4.2 )岁 ,平均病程 (10 .6± …  相似文献   
2.
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8例,入选时血糖血压控制理想,随机分为洛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结果①A组治疗后的LDL-C、TG、UAER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差别。②A组比B组的血CRP下降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中等剂量的洛伐他汀具有降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霉素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性胃肠功能紊乱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笔者从 1997年 9月~ 1999年 9月采用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 6 6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所有随访的糖尿病患者 138例 ,均按1985年 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订的标准确诊为 2型糖尿病 ,在予饮食控制及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过程中出现餐后上腹不适 ,恶心、呕吐、易饱、腹胀、嗳气、纳差、便秘等症状 ,经胃镜、 B超、肝功能等检查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 ,而上消化道钡餐提示胃扩张、膨胀胃蠕动波及张力减弱 ,胃液潴留等 ,30分钟后钡剂尚未进入十二指肠。随机将…  相似文献   
4.
钱才凤 《工企医刊》2001,14(3):25-25
西洛他唑(Cilostazol)为抗血小板聚集药。为探讨西洛他唑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影响,我们观察了56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西洛他唑治疗的情况,有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择56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6例男性,女性30例,年龄60岁~75岁,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口服西洛他唑100mg,每日2次,共4周。 1.3 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均检查1分钟血小板聚集率[PAG(1’)%]、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G(M)%]和血浆比粘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由于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以心脏病为首发症状,甚至表现为甲亢性心脏病,极易误诊,我院近几年收治老年性甲亢性心脏病3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钱才凤 《海南医学》2008,19(1):82-82,6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一组由严重下肢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及感染所引起的肢端缺血、溃疡和感染征候群,是导致下肢截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钱才凤 《医学文选》2000,19(6):872-872
西洛他唑(Cilostazol)为抗血小板聚集药,因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及血管扩张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探讨西洛他唑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影响,我们用西洛他唑治疗老年型糖尿病6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按1999年WHO标准诊断的型糖尿病56例,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60~75岁。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西洛他唑100mg,每日2次,共4周。1.3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均检查1min血小板聚集率[PAG(1’)%]、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G(M)%]和血浆比粘率(100S)、血浆β-TG及血小板第4因子(PF-…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血压正常的59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29例)和联合用药组(30例),2组均服用缬沙坦80mg/d,疗程16周,联合用药组加用黄葵胶囊5粒口服,3次/d。结果治疗16周后缬沙坦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总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而联合用药组疗效好于缬沙坦组(P〈0.01)。结论黄葵胶囊与缬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能有效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对脾虚湿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脂代谢、神经传导速度和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两组均予降糖、硫辛酸营养神经等作为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蒲参胶囊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显著高于对照组6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且其神经传导速度、踝肱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参胶囊治疗脾虚湿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不仅能改善脂代谢,还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踝肱指数值,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临床疗效。方法: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30例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和瑞格列奈联合治疗,观察治疗24周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统计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FPG治疗前后分别为:10.6.±3.2 mmol/L,5.8±0.9 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治疗前后分别为:13.6±4.7 mmol/L,7.2±2.2 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治疗前后分别为:(8.3±1.0)%,(6.7±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HbA1c达标27例(90.0%),治疗期间出现轻度低血糖1例,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分别为100%、97%。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风险低,治疗依从性好和满意度高,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