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日趋升高,而胸痛作为冠心病的一个临床表现已引起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笔者就290例胸痛患者行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5-脂氧化酶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 5 mg/(kg·d)灌胃处理,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使用阿托伐他汀5 mg/(kg·d)灌胃处理,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测量斑块面积(PA)、血管管腔面积(LA),计算校正斑块面积(PA/LA);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三烯B4(LTB4)、白三烯D4(LTD4)和白介素-6(IL-6)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蛋白和5-脂氧化酶(5-LO)表达情况。结果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鼠PA值、PA/LA值,TG、TC、LDL-C、LTB4、LTD4、IL-6含量,5-LO、ICAM-1、V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LA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相比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小鼠PA值、PA/LA值,血清TG、TC、LDL-C、LTB4、LTD4、IL-6含量,5-LO、ICAM-1、V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LA值显著升高,且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血清内相关炎症因子及5-脂氧化酶通路相关蛋白,抑制5-脂氧化酶通路,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且在一定浓度内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诊断学分为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两部分,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临床各学科而设的一门必修课,可以说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实验诊断是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是临床医学各专业诊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综合为临床所用,通过检验结果所反映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来判断健康状况及指导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  相似文献   
4.
肌筋膜管桥接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肌筋膜管替代神经材料对面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面神经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5-02/07在咸宁医学院神经组化研究室进行,选择日本大耳白兔24只,切去其双侧面神经上颊支0.5cm作为动物模型。肌筋膜管桥接组:以肌筋膜管桥接右侧面神经颊支的缺损:外膜直接缝合组:左侧面神经颊支被直接缝合,分别于术后5和8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组织学观察等,以比较两组(侧)面神经颊支的再生情况。 结果:实验白兔24只均纳入结果分析。①术后5和8周形态及组织学观察显示肌筋膜管桥接组瘢痕明显少于神经直接缝合的对照组。②术后5周时组织图像分析显示桥接段再生有髓轴突数目和再生(恢复)率,肌筋膜管桥接组明显优于神经直接缝合组[肌筋膜管桥接组:(1032&;#177;234)根/片和(23.72&;#177;7.26)%,外膜直接缝合组:(678&;#177;193)根/片和(15.70&;#177;5.23)%,t=2.52,P〈0.01]。③术后8周时电生理检测两组桥接段再生轴突的电传导速度显示肌筋膜管桥接组明显快于神经直接缝合组[肌筋膜管桥接组:(17.69&;#177;0.14)m/s;外膜直接缝合组:(14.82&;#177;0.12)m/s,t=2.390.P〈0.01]。 结论:在面神经损伤修复术中,肌筋膜管桥接治疗神经缺损的效果好于神经张力下直接缝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筋膜管替代神经材料对面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面神经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2/07在咸宁医学院神经组化研究室进行,选择日本大耳白兔24只,切去其双侧面神经上颊支0.5cm作为动物模型。肌筋膜管桥接组:以肌筋膜管桥接右侧面神经颊支的缺损;外膜直接缝合组:左侧面神经颊支被直接缝合,分别于术后5和8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组织学观察等,以比较两组(侧)面神经颊支的再生情况。结果:实验白兔24只均纳入结果分析。①术后5和8周形态及组织学观察显示肌筋膜管桥接组瘢痕明显少于神经直接缝合的对照组。②术后5周时组织图像分析显示桥接段再生有髓轴突数目和再生(恢复)率,肌筋膜管桥接组明显优于神经直接缝合组犤肌筋膜管桥接组:(1032±234)根/片和(23.72±7.26)%,外膜直接缝合组:(678±193)根/片和(15.70±5.23)%,t=2.52,P<0.01犦。③术后8周时电生理检测两组桥接段再生轴突的电传导速度显示肌筋膜管桥接组明显快于神经直接缝合组犤肌筋膜管桥接组:(17.69±0.14)m/s;外膜直接缝合组:(14.82±0.12)m/s,t=2.390,P<0.01犦。结论:在面神经损伤修复术中,肌筋膜管桥接治疗神经缺损的效果好于神经张力下直接缝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92例COPD患者IL-13基因+204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测定COPD患者肺功能,分析IL-13基因+2044位点多态性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IL-13基因+2044位点基因型频率为G/G型48.9%、G/A型45.7%、A/A型5.4%,G/G型患者肺功能FEV1和FEV1/FVC(%)明显低于G/A型和A/A型(P<0.05)。结论 IL-13基因+2044位点多态性与COPD患者肺功能有关,G/G型COPD患者肺功能损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IL-13、IL-4和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易感性之间关系.方法 提取92例COPD患者及80例对照组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IL-13基因+2044位点、IL-4基因-589位点和-3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电泳法检测IL-4基因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多态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法检测β2AR基因+46位点和+79位点多态性;统计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SHESIS软件分析IL-13、IL-4和β2AR基因多态性位点单倍型.结果 β2AR基因+46位点,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研究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倍型(+2044G:-589C:-33C:VNTR1:+46A:+79C)在COPD组和对照组分别占14.7%和7.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β2AR基因+46位点(A/G)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中部地区汉族慢性阻塞性肺病易感性有关,单倍型(+2044G:-589C:-33C:VNTR1:+46A:+79C)可能也是COPD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汉族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易感性之间关系。方法提取92例COPD患者及80例对照组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法(Allele-spe-cific PCR)检测β2AR基因+46(A/G)位点和+79(C/G)位点多态性;统计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β2AR基因+46(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79(C/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β2AR基因+46位点(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中部地区汉族COPD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神经病理性痛动物模型,研究伏核注射天麻素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左侧坐骨神经干部分结扎致神经损伤制作神经痛动物模型,观察伏核注射天麻素对伤害性热刺激和压力刺激诱发的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的影响。结果左侧坐骨神经干部分结扎,引起双侧后爪缩爪潜伏期缩短,尤以10 d后左侧明显(热板测试:t左=7.35,P<0.01;t右=3.24,P<0.05。Randall Selitto测试:t左=5.05,P<0.01;t右=3.32,P<0.05)。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伏核注射40μg/μL和20μg/μL天麻素引起双侧后爪缩爪潜伏期延长,但注射10μg/μL的天麻素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天麻素在大鼠伏核对神经病理性痛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本研蜊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先静脉滴注后口服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及持久性房颤复律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