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疼痛评估表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数字和面部表情量表对102例患者术后3天内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时的疼痛进行评分。结果 102例手术患者,入院首次疼痛评估为(3.87±1.93)分,24小时为(3.5±1.55)分,48小时为(3.02±1.45)分;术后72小时为(2.5±1.05)分;功能锻炼时的疼痛评分为(3.2±1.23)分。结论疼痛评估表能直观、动态的反应患者术后静息、活动时疼痛变化过程,对疼痛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脊柱全身麻醉手术前1 d晚及术日晨灌肠是骨科护理的一项基本操作,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通过使用甘油灌肠剂肛注和肥皂水灌肠两种清洁肠道的方法,观察比较脊柱全身麻醉手术前病人在接受两种肠道清洁方法时,影响病人舒适性的相关因素,探讨护理技术操作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如何将舒适护理更好地运用到护理操作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关节三科住院行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即常规护理组和分级护理组。应用Autar量表,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分别进行血栓风险评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护士按照层级进行分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Autar评分、患者满意度及静脉血栓健康知识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术后1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分级护理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24 h、术后1周Autar评分分级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腿围测量结果分级护理组患者术后4~7d患侧下肢比健侧肿胀;分级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根据血栓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了护理级别与护士层级管理相对应,提高了护理资源的利用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实现角色转变.方法 以创新的管理理念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提高护士长执行力是关键、和谐的团队建设是助力、优质服务是保证、不断学习是动力.结果 在开科3个月时间内,能够以优质的护理满足医疗工作需要,并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结论 新任护士长通过运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和灵活的工作方法,就能做好科室各项护理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6.
钮艳芳 《全科护理》2011,9(25):2269-2271
[目的]总结钽棒及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病人的护理。[方法]对33例(33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病人行钽棒及人工骨植入术治疗,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体位护理、切口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等。[结果]33例病人均未发生术后感染;术后Harris评分提高,优良率达98%。[结论]加强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病人行钽棒及人工骨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