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变化情况及其致病的高风险因素。【方法】运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263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匹配收集同期在广州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263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体质量指数(BMI)、家族史、吸烟史和EOS进行比较,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肥胖、家族史、吸烟史、EOS过高的致病风险进行评估。【结果】(1)观察组COPD患者的家族史、吸烟史、肥胖例数的百分比及EOS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受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的COPD患者与对照组的健康受试者在中医体质分布方面截然不同(P<0.01),对照组以平和质为主[占44.1%(116/263)],而观察组以偏颇体质为主[占98.5%(259/263)]。观察组的中医体质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24.0%)、痰湿质(19.8%)、湿热质(16.7%)、阳虚...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硬膜外腔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SCEA)对剖宫产中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方法选择1995~1998年3年中在EA下剖宫产病例和2005~2008年3年中在SCEA下剖宫产病例,入选病例分别为2 484例和3 032例。收集并记录最高阻滞平面、局麻药用量、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收集并记录新生儿1、5、10 min Apgar评分,收集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7分的各项具体评分。结果 EA组与SCEA组比较,EA组的I-D和U-D都明显高于SCEA组(P〈0.01或P〈0.05),EA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总用量明显多于SCEA组(P〈0.01);出婴后1~10 min 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总例数EA组明显多于SCEA组(P〈0.05);在Apgar评分低于7分新生儿的具体各项评分中,出婴后1、5、10 min EA组新生儿的肌肉张力明显低于SCEA组(P〈0.01),出婴后1、5 min EA组新生儿的呼吸评分低于SCEA组(P〈0.05),出婴后1 min EA组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和刺激反射评分都低于SCEA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中,EA组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明显多于SCEA组,这与局麻药用量大和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长关联性大。在SCEA中局麻药对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甚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神经阻滞(QLB)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90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信封随机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后、拔管前在超声行引导下行双侧QLB,常规组患者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同时间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6 h,但研究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1.22±0.31)、(1.57±0.41)、(2.01±0.47)、(1.72±0.43)分,均低于常规组的(1.46±0.41)、(1.84±0.60)、(2.34±0.62)、(1.94±0.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结束时的IL-6、IL-1β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h、48 h和4 d的IL-6、IL-...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鼻咽通气管不同插管方式和插管深度对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单纯静脉全麻下出现明显鼾症的小手术成年患者36例,随机平均分成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组(Ⅰ组)和盲插(Ⅱ组),每组18例.记录插管前(T0)、插管后面罩自主通气1min(T1)、5min(T2)、10min(T3) 的SBP、DBP、HR、SpO2、PETCO2和自主呼吸潮气量(VT),记录鼻咽通气管插管长度.结果 Ⅰ组、Ⅱ组鼻咽通气管的插管长度分别为(15.8±2.1) cm和(12.4±1.1)cm,Ⅰ组插管深度明显长于Ⅱ组(P<0.05).与T0时VT相比,Ⅰ组T1时VT和Ⅰ组、Ⅱ组的T2及T3时VT都明显增加(P<0.05);组间相比,Ⅰ组T1时VT明显高于Ⅱ组(P<0.05),增加了18%.与T0时PETCO2相比,Ⅰ、Ⅱ组的T2及T3时PET CO2都明显降低(P<0.05).插管鼻咽通气管后两组SpO2都明显上升(P<0.05).Ⅰ组T1时HR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 (1) 将鼻咽通气管插管插至距声门1cm~2cm处通气效果好,值得临床参考使用.(2) 盲插鼻咽通气管通气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置管长度偏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方法:对照组仅单纯给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研究组加用超声。结果:研究组麻醉阻滞完成时间与对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显著少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下肢手术时实施超声、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预置鼻咽通气管用于改善插入或拔出气管内导管期间急性上呼吸道阻塞的有效性。方法选择预测有气管插管困难并拟行全麻下手术的成年患者36例(ASAⅠ~Ⅲ级),平均分成预置鼻咽通气管的气管内插管全麻组(Ⅰ组)和传统法常规气管内插管全麻组(Ⅱ组)。记录麻醉诱导前,面罩人工正压通气1、3、5min,插管后5 min,拔管后3、5、10 min的SBP、DBP、HR、SpO2及桡动脉血PaCO2,记录面罩人工正压通气1、3、5min,插管后5 min的气道峰压(Ppeak)。结果在面罩人工正压通气1、3、5 min,Ⅱ组Ppeak分别为(22.7±4.3)、(24.7±3.3)、(20.6±2.6)cmH2O,Ⅰ组Ppeak分别为(13.9±2.3)、(15.6±4.2)、(15.2±3.5)cmH2O,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1);面罩人工正压通气3、5 minⅡ组SpO2分别为(88.6±3.4)、(93.8±2.1)%,明显低于Ⅰ组(P<0.05),而PaCO2则明显升高,并达到(49.7±4.6)、(51.3±6.3)mmHg(P<0.05);拔管后3、5、10 minⅡ组SpO2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预置鼻咽通气管是预防和解决困难气道成年患者全麻诱导和苏醒期插入或拔出气管导管中急性上呼吸道阻塞的无创伤性方法,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耐受性好,可在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推注(静注,以下相同)多巴胺治疗腰麻剖宫产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腰麻后5 min内出现低血压的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分成四组:多巴胺1组(D1组)、多巴胺2组(D2组)、多巴胺3组(D3组)和麻黄碱组(E组),每组各30例.出现低血压后,D1组静注0.02%多巴胺6 μg/kg,D2组静注0.02%多巴胺10 μg/kg,D3组静注0.02%多巴胺12 μg/kg,E组静注麻黄碱0.2 mg/kg.记录麻醉前基础值、用药前、用药后1 min、3 min、5 min和出婴后1 min的SBP、HR、SpO2,记录多巴胺和麻黄碱的总用药量.结果 D1组用药后1 min、3 min的SBP上升不明显(P>0.05),而用药后5 min的SBP与用药前相比明显上升(P<0.05);D2和D3两组用药后1 min、3 min、5 min的SBP与用药前相比明显上升(P<0.05).多巴胺三组出婴后1 min的SBP与基础血压的SBP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而E组出婴后1 min的SBP和HR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组间相比,D2和D3两组用药后1 min的SBP明显高于D1组(P<0.05),出婴后1 min E组的SBP和HR均高于多巴胺三组(P<0.05).四组胎儿娩出后1 min 、5 min和10 min Apgar评分均大于9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注巴胺(剂量10~12 μg/kg)治疗腰麻剖宫产中的低血压起效快,疗效佳,可控性强,体内代谢快,对产妇和胎儿影响少,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