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加强该院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方法通过查询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该院720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及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近3年对医院医务人员调查培训共720人次,参加考试720人次;并对职业暴露损伤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3年损伤人数共为268人次,其中80%为护理人员,20%为其他人员;她们主要为出血及切割伤。268例无一例感染。结论一线医务工作者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警觉意识。通过培训,广大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大大提高;表明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对胸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联合应用17G、18G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和21G抽吸针、PTC针对胸部占位33例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 33例经皮胸腔穿刺活检患者中,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癌25例,结核1例,胸腺癌1例,转移性癌2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者4例;诊断准确率为87.9%,术后并发气胸1例,痰中带血3例。结论: CT引导经皮胸腔穿刺活检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金炬 《实用全科医学》2008,6(6):574-57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吸氧、呼吸兴奋剂治疗等处理;治疗组42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开始后2h、24h、72h两组同期血气、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同期血气、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及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金炬 《安徽医药》2008,12(8):716-717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结合舒张试验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吸人支气管舒张剂前后分别进行IOS的测定,比较两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IOS测得值及其变化差异。结果吸人沙丁胺醇前支气管哮喘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IOS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吸人沙丁胺醇后支气管哮喘组5Hz和20Hz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R5、R20)、5Hz振荡频率时电抗(X5)及共振频率(Fres)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组(P〈0.05),其中以Fres改善最明显。支气管哮喘组与FEV1增加相关性密切的IOS值依次为Fres〉R5〉X5〉R20。结论脉冲振荡法结合支气管舒张实验有助于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相关性,为其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84例AECOPD患者中△IC改善率≥12%或增加≥200 ml作为对照Ⅰ组,△IC改善率<12%或增加<200 ml作为观察组,其中继续维持原方案治疗为对照Ⅱ组,加用吸入噻托溴胺粉雾剂18 μg/d为对照Ⅲ组;在入院第1、3天及出院前进行肺通气功能和肺容量检查、Borg评分、血气分析测定,计算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3天和出院前IC均高于入院第1天(P<0.05~P<0.01),且IC在对照Ⅰ组出院前明显高于入院第3天(P<0.01)。3组患者的△Borg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IC/肺总量(TLC)和对照Ⅰ组与Ⅲ组△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Ⅲ组患者出院前△PaCO2低于入院第3天(P<0.05),Ⅱ组患者△FEV1/FVC和3组功能残气量(FRC)、PaO2、对照Ⅰ组与Ⅱ组PaCO2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Ⅰ组住院时间为7 d,住院费用6 800元,Ⅱ组住院时间为11 d,住院费用10 600元,Ⅲ组住院时间为9 d,住院费用8 700元。3组患者在入院第3天、出院前的△IC与△Borg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IC/TLC、△FEV1均与△Borg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3组患者在入院第3天、出院前的△IC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而△FRC、△PaO2与住院时间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PaCO2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IC/TLC与住院费用呈负相关关系(P<0.01),△PaO2、△PaCO2与住院费用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FEV1、△FEV1/ FVC与其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应用IC对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评估,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与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6.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月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者共计64例。结果:肺癌好发部位为上叶支气管,其次为两下叶及左主支气管;病理特征上鳞癌占首位。鳞癌和小细胞癌以腔内增殖型病变为主,腺癌以管壁浸润为主。发病年龄高峰在60~69岁,吸烟者、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者发病率高,且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金炬  刘帮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97-1600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70例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34例行常规机械通气为对照组,36例行BAL为观察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测2组外周血的TLR4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L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第1天外周血TLR4、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5天TLR4、IL-6和IL-8及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机械通气并BAL治疗后第1、3和5天TLR4、TNF-α、IL-6、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两表达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治疗后第1、3和5天TLR4、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TLR4表达水平与TNF-α、IL-6、IL-8细胞因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观察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首次撤机成功率、再上机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能够提高COPD机械通气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增加脱机成功率,提示COPD治疗与机体的固有免疫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炬  潘桂林 《安徽医药》2005,9(12):928-928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本院自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82例肺心病,其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92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和诊断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金炬  潘桂林 《安徽医药》2005,9(11):813-81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100 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成抗生素联用黄芪注射液组和非联用黄芪注射液组,两组均静脉滴注抗生素,并予解痉化痰、平喘、氧疗、合并心衰者予强心利尿,.联用黄芪注射液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30~40 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1次/ d ,10~14 d为一疗程.结果联用黄芪注射液组显效率为75 % ,非联用黄芪注射液组显效率为46.15 % ,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大多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抗生素治疗是必要和有效的,联用黄芪注射液能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