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多表现为损伤节段以下肢体的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现代医学表明,针刺方法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出现的组织水肿、炎性反应、缺血缺氧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继发性损伤。本研究将从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改善微环境抑制因素与重建神经传导通路等多方面进行阐述。针刺方法对于脊髓损伤治疗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H.pylori感染的高发国家,由H.pylori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本研究调查了银川市H.pylori的感染现状,并分析了其流行病学因素,旨在为H.pylori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通过对银川市5个区域的居民进行14C-呼气试验及问卷调查,分析调查人群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惯、疾病状况等,发现H.pylori感染与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且H.pylori感染不仅可导致慢性胃病、胃癌等胃肠道疾病,还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内镜诊断为食管孤立性静脉瘤223例患者的临床内镜特点,以加深内镜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对该病的误诊。 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通过胃镜诊断的食管孤立性静脉瘤进行分析。 结果期间共完成胃镜诊断48 861例,其中食管孤立性静脉瘤223例,检出率为0.46%,其中5例因出血行内镜下食管静脉瘤硬化术。 结论:食管孤立性静脉瘤属良性病变,增长速度缓慢,一般无特殊处理,若发生出血,内镜下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为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及治疗时发生肠穿孔的原因及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宁夏人民医院总院和分院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25 4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发生肠穿孔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穿孔部位、穿孔原因及穿孔后的治疗方法。 结果共有6例发生肠穿孔,其中,5例为即刻穿孔、1例为迟发性穿孔。6例患者中,3例为结肠息肉钳除术患者,内镜下用钛夹封闭穿孔,经保守治疗后出院;另外2例结肠肿瘤溃疡、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外科治疗后好转出院。 结论结肠穿孔是结肠镜诊疗时并不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时动作轻柔,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差异,并探索影响原发性BRG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宁夏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68例慢性胃炎患者,按是否有胆汁反流及HP感染将纳入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为内镜诊断为BRG伴或不伴HP感染患者67例,B组为有明确的HP感染的慢性胃炎但无胆汁反流患者101例。对2组人口统计学数据、合并疾病、上消化道受累模式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组患者年龄在61~70岁的发病人数最多,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组患者发病年龄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男女比例接近1: 2,而B组男女比例为2: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均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A组为71.64%,B组为7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1);A组患者次最常见的症状是反酸和胃灼热(40.29%),与B组(15.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发现糖尿病、高血压、胆囊切除在A组患者的检出率均较B组明显高;体重过轻在A组患者中更常见,超重在B组患者中更常见,2组患者B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而反流性食管炎在A组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对于溃疡性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则在B组中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理显示化生性萎缩在A组患者中更常见,而非化生性为萎缩则在B组中更常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原发性BRG与HP感染相关性胃炎相比较,有相似之处,但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合并疾病及病理学相关表现上仍有差异。女性患有反流食管炎及糖尿病、既往有胆囊切除病史与原发性BRG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65岁。主因“腹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余。”入院。入院2个月前患者感进餐后逐渐出现餐后腹痛,呈钝痛,无规律性,伴餐后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偶有黑色内容物,伴食欲减退及乏,感反酸。院外曾口服中药及输液治疗(具体不详)8 d,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故就诊我科。2019-03-19胃镜下胃窦处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幽门狭窄,置入空肠营养管开通肠内营养,辅以抑酸、护胃及静脉置管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苍蝇、蚊子、蟑螂很快就会活跃起来。有关专家说,蚊子不传播病毒。因为非典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疾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而蚊子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两者致病机理不同。不过,苍蝇有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日前,香港淘大花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7月收录于PubMed、Springer Link、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幽门螺杆菌与骨质疏松症及血清钙、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关系的相关文献。由两位评审员提取数据,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Q检验和I2检验评估异质性,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亚组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RR值和95%CI,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并有显著性差异(RR:1.45,95%CI:1.22~1.72)。亚组分析显示,在老人及女性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男性及总人群中无显著性差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降低骨密度水平并有统计学差异(SMD:-2.16,95%CI:-3.96~-0.36)。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影响维生素D水平并有显著性差异(SMD:-0.70,95%CI:-1.13~-0.27)。但在血清钙、碱性磷酸酶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降低骨密度和维生素D的水平,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应予以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