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预切开或开窗方法后胆管插管失败者,行第2次ERCP操作的价值。方法167例患者术前拟诊胆总管结石和/或良性乳头狭窄109例,胆胰占位性病变58例。第一次ERCP标准胆管插管均在20min以上,不能成功后作预切开或开窗术,再反复试插后仍未能成功;3~5d后,再次行ERCP;第2次ERCP大多数患者按胆胰管合流水平位、前位和后位顺序插管。结果133例(79.6%)经第2次ERCP获得成功,其中水平位插管成功85例,前位插管成功36例,后位插管成功12例。插管成功后顺利完成了内镜的相应治疗。1例发生乳头穿孔伴后腹膜感染,1例并发重症胰腺炎形成胰周脓肿,均经腹腔穿刺引流方法治愈。结论经过更缜密的准备,掌控好胆管插管技巧,再次ERCP仍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骨髓移植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手术在慢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经十二指肠镜治疗67例慢性胰腺炎。19例仅有乳头狭窄而胰管扩张不明显者,先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48例胰管扩张者同时做EST和胰管括约肌切开(EPS)。21例胆总管下段狭窄者置入胆管塑料内支架(ERBD),38例胰管有明显狭窄者置入胰管塑料内支架(ERPD),其中同时置入胆胰管双支架12例。27例胰管结石者先行EPS后用探条扩张狭窄段,再用网篮或气囊取石,若取石困难则做ERPD,平均每3个月复查一次ERCP并取石,若仍未取出则再置入内支架。结果插管成功完成ERCP诊治62例,插管成功率92.5%(62/67)。60例术后腹痛消失或缓解,治疗有效率为96.8%(60/62),2例无效,术后腹痛无缓解,均为胰管多处狭窄,内支架置入失败。21例ERBD、38例ERPD患者腹痛症状术后明显缓解,平均随访39.5月(5~70个月),症状未复发。27例胰管结石中19例取出。术后并发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5例,急性胰腺炎5例,出血3例,无穿孔发生,无中转手术或死亡。结论十二指肠镜手术是慢性胰腺炎的首选治疗措施,具有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胆胰疾病病人接受ERCP术的危险性,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8年3月该科收治的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病人174例,其中成功接受ERCP术156例(观察组),及随机抽取同期接受ERCP术诊治且无肝硬化病史的胆胰疾病150例(对照组),对比分析ERCP操作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中23例(14.7%)为Child-Pugh A级,77例(49.4%)为Child-Pugh B级,56例(35.9%)为Child-PughC级;22例(14.1%)出现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以出血、诱发感染、术后胰腺炎为常见并发症;病死率1.28%(2/156);在ERCP操作时间和ERCP术后出血率上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病人ERCP诊疗过程中的耐受程度良好;Child-Pugh分级是决定内镜治疗方式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对肝硬化失代偿者行微创治疗仍具有一定风险,严重并发症主要为术后出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止血措施,有更多的肝硬化胆胰疾病病人仍能受益于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6.
郭英辉  张啸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204-1206
目的探讨前切开和开窗术失败后再次ERCP的技巧和价值。方法对310例标准EST失败者改作前切开和开窗术。结果改作前切开和开窗术后仍有42例不能成功,但间歇5-7d后32例获得成功。结论标准EST和前切开、开窗术失败后,间歇5~7d再行ERCP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我院1980年以来收治确诊的7例急性骨髓纤维化(AMF)。对此组病人:6例用康力龙、硝酸一叶萩碱和强的松,疗效差,均在确诊后0.5~3月内死亡,总病程小于1年(1~10个月)。4例死于感染(肺炎3例,败血症1例),2例死于出血(DLC 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最近1例我们用诱导分化剂维甲酸治疗,病情缓解,一年后信访,恢复良好。AMF诊断一般参照Bearman等提出的标准:1.急性起病,迅速进展的临床过程;2.外周血呈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术(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ERCP取石的患者,随访观察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对比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初次病程、胆道手术史、胆囊结石、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结石大小、胆道狭窄11个相关因素,并对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共成功随访190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3年,结果胆总管结石复发68例,未复发122例.对比分析显示,胆总管结石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患者年龄[(65.5±l5.5)岁比(57.6±15.4)岁,P =0.001],初次病程(P=0.015),胆道手术史(17.6%比2.5%,P=0.000),憩室(29.4%比7.4%,P=0.000),胆总管直径[(15.0 ±5.1)mm比(10.7 ±3.4)mm,P=0.001],胆道狭窄(32.3%比13.9%,P=0.000),结石数量≥2(80.9%比72.9%,P=0.000),结石直径≥10 mm(35.3%比8.2%,P=0.000)为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高龄(OR =3.44,95% CI:1.55 ~7.63,P=0.002),有胆道手术史(OR=5.82,95% CI:1.34 ~ 25.29,P=0.019),合并乳头旁憩室(OR=3.29,95% CI:1.18 ~9.12,P=0.022),胆总管直径≥10 mm(OR=4.30,95% CI:1.72 ~ 10.72,P=0.002),结石数量≥2(OR =4.24,95% CI:1.61 ~ 11.16,P=0.003)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有胆道手术史、合并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10 mm、结石数量≥2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探讨特殊困难性乳头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技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对近2年来我院应用乳头切开治疗856例胆总管结石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特殊困难性214例乳头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成功203例,成功率95%。并发症发生率11%(25/214),死亡发生率1%(2/214)。结论内镜乳头切开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然而无论改善设备条件还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乳头切开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部分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需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安全性,降低费用,才能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