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总结全身麻醉用于子痫前期肥胖产妇行剖宫产的围术期麻醉管理,观察全身麻醉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对子痫前期肥胖产妇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麻醉分析。制定围产期诊疗计划和充分的术前准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药物以丙泊酚,琥珀胆碱,瑞芬太尼,维库溴铵为主,少量吸入七氟烷;监测生命体征,麻醉并发症,胎儿Apgar评分。结果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麻醉效果好,无呕吐、返流和误吸发生。胎儿均娩出顺利,对胎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结论全身麻醉用于子痫前期肥胖产妇剖宫产术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麻和硬膜外两点阻滞麻醉在急诊剖腹探查术中的优越性。方法 急诊剖腹探查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I组:硬膜外阻滞组;II组:腰硬膜联合阻滞组;III组:两点硬膜外阻滞组;IV组:脊麻和硬膜外两点阻滞组。分别评价麻醉起效时间的快慢,并从肌松、牵拉反应、镇痛、血压变化4个方面对麻醉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脊麻和硬膜外两点阻滞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牵拉反应无或者轻微,镇痛满意,血压变化小。结论 脊麻和硬膜外两点阻滞麻醉是急诊剖腹探查术的首选麻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细菌感染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使得细菌耐药现象也日趋严重,给临床抗生素的选用带来困难。药敏试验是临床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但如何正确利用药敏试验,需要临床药师综合分析药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在胸段食管鳞癌高龄患者中治疗效果及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00例胸段食管鳞癌高龄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75岁组和≥76岁组,比较不同年龄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院内死亡率及术后1年死亡率。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左进胸入路和右进胸入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高龄患者中≥76岁组较≤75岁组术前合并症更多,两组手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岁组术后并发症较≤75岁组高(P<0.05),但术后1年生存率及术后3年生存率均较≤75岁组低(P<0.05);右进胸入路与左进胸入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术后并发症均较高(P<0.05),院内死亡率及术后1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岁组疗效较好,≥76岁组应降低患者术前合并症;选择较简单的手术方法,把创伤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医学实验室仪器校准情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西北地区各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仪器校准的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55家临床实验室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其他等级医院实验室之比为16∶18∶21,校准满意率分别为87.5%、75.0%、70.0%,校准报告出具率分别为75.0%、66.7%、40.0%,生化分析仪一年内的校准实施率分别为81.3%、50.0%、30.0%,血细胞分析仪1年内的校准实施率分别为75.0%、58.3%、40.0%。结论各级医院、医学实验室检验仪器校准实施率有待提高,且校准质量良莠不齐,检验仪器校准主管部门应重视校准工作的规范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全凭静脉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经肛门手术患者45例,ASAⅠ-Ⅱ,随机分成3组:Ⅰ组15例为静脉麻醉组,静脉注射哌氟合剂5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氯胺酮各1 mg/kg,行麻醉诱导,后微泵静脉滴注丙泊酚、氯胺酮以质量比2:1配成的混合液维持麻醉;Ⅱ组15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穿刺间隙选L3-4,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2 ml;Ⅲ组15例为骶麻组,骶管注入0.2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25 ml.观察记录人室时、注药后即刻及注药后1、2、15 min,手术开始10 min,术毕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括约肌松弛程度、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病人的满意程度和Ⅰ组的苏醒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肌松程度、病人满意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诱导后2 min内,MAP和SpO2下降明显(P均<0.05);Ⅰ组自主活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Ⅱ、Ⅲ组(P均<0.05);术后随访尿潴留发生率Ⅰ组低于Ⅱ、Ⅲ组(P均<0.05),Ⅰ组病人对手术过程均无知晓,无恶心、呕吐及谵妄、狂躁、恶梦等精神症状.结论 哌替啶、氟哌利多、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肛肠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影响老年人根管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改善老年人根管治疗依从性的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82例确诊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并计划进行根管治疗的老年人进行依从性调查,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根管治疗患者的经济收入、疼痛恐惧程度、认为治疗程序复杂与否(周期长、次数多)、行动方便与否、根管治疗(root canaltherapy,缩写为RCT)认知程度与根管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根管治疗患者的经济收入、疼痛恐惧程度、认为治疗程序复杂与否(周期长、次数多)、行动方便与否和RCT认知程度是影响老年患者根管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开胸或胸腔镜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实验组(74例)。通过对比研究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胸腔第1天引流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异( P>0.05)。实验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多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转移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7.69%,相比于对照组术后肿瘤复发率1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肿瘤的转移率为11.54%,相对于对照组肿瘤转移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死亡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无明确的相关性,但淋巴结清扫数目关系到患者的肿瘤转移和复发,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上呼吸道感染(URI)风热证患者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URI风热证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症与次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咽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诊当日退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8+及CD4+/CD8+水平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URI风热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免疫指标,缩短退热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BCT)影像测量上颌牙槽突颊舌向生理倾斜角,为种植体植入位置和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事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影像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初次就诊患者拍摄的CBCT影像51份(均由NewTom 5G设备拍摄)。采用NewTom 5G自带软件进行重建,重建区域上下边界与上颌牙牙合平面平行,采用0.5 mm层厚、5 mm层间距,在牙列弧形线上对牙槽突进行垂直切割,获得上颌牙槽突的24个等间距的颊舌向断面。使用NNT 5.6软件测量每个颊舌向切面的牙槽突倾角。结果    按从右上颌最后一个层面(第2层)到左上颌最后一个层面(第23层)的顺序,上颌各层面牙槽突倾角平均值或中位值分别为:0°、0°、0°、0°、10.2°、17.4°、23.9°、31.9°、40.7°、42.3°、31.8°、32.6°、41.7°、40.7°、31.8°、22.9°、16.1°、8.2°、0°、0°、0°、0°。左右对称层面牙槽突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男女之间的牙槽突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2~5层和第20~23层(对应于磨牙区)中,牙槽突倾角为0°的牙槽突比例高于颊侧倾斜牙槽突(P < 0.05)。结论    前牙区牙槽突倾角最大,前磨牙区倾角次之,磨牙区倾角逐渐递减为0。前牙区和前磨牙区牙槽突向唇、颊侧倾斜,磨牙区牙槽突在多数情况下呈垂直向,其次为向颊侧倾斜。了解牙槽突倾角有助于种植体植入位置和方向的确定,在不具备种植手术导板的情况下,其参考作用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