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以内镜超声检查术(EUS)为检测手段,明确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EV发生的危险评估模型,并对模型的临床预测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无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EUS测量并描述食管侧枝循环的位置、直径和数量,统计研究对象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及抗病毒治疗情况,以首次进行EUS检查时间为起点,随访期18个月,以EV发生或随访结束为终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起EV发生的危险评估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对疾病的预测价值。运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效能。 结果 本研究最初招募研究对象638例,有13例于研究过程中失访,最终纳入研究625例,其中未发生EV者369例(未进展组)、发生EV者256例(进展组)。(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7个独立危险因素最终入选EV发生危险评估模型并赋予相应分值:未服用NSBB(3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2分)、肝功能Child-pugh B级(1分)、食管周围侧枝静脉(peri-ECV)直径>2 mm(1分)、peri-ECV数量≥5条(3分)、食管旁侧枝静脉(para-ECV)直径≥5 mm(4分)、para-ECV数量≥5条(4分)。(2)危险评估模型中危险因素评分从1分到4分不等,总分为0~18分,EV的预测发生率随评分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预测发生率从0.003升至1.000。(3)危险评估模型中危险总评分≤2分为低危组,3~5分为中危组,≥6分为高危组,各个危险分层实际EV发生率分别为低危组2.78%、中危组36.36%、高危组93.91%。(4)采用ROC曲线对危险评估模型预测疾病进展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0.947(P<0.05),提示危险评估模型对疾病进展的预测效果很好。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P=0.450,提示模型拟合情况较好。 结论 基于EUS构建起的危险评估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EV发生,且该模型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能够为肝硬化EV发生的预防及合理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郭小苓 《吉林医学》2012,33(7):1389-1390
目的:以中医鼓胀病出发认为脾失健运,湿邪中阻,肝气郁结,气血凝聚为发病主因,予以利水行气化瘀之中药汤剂,联合醛固酮为基础的利尿药物,观察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以醛固酮为基础的利尿药物治疗,大量腹水者予腹腔穿刺放腹水,顽固性腹水患者给予扩容疗法或者自身腹水回输等;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结果:两组对有效、显效、无效例数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