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研制无需血淋球菌培养基。方法:同一检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试验比较。结果:相同浓度淋球菌菌液在血琼脂和牛奶琼脂平板上菌落数无显著性差异,和T—M琼脂上菌落数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牛奶琼脂和血琼脂效果相当,且牛奶培养基制备更简单,价格更便宜,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报告山西省2005年至2007年126株志贺氏菌的分型和耐药性测定结果。方法:志贺氏菌的鉴定和血清分型按痢疾防治手册(2006)进行;耐药性测定参照K—B法进行。结果:126株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氏茵占83.33%,宋内志贺氏菌占16.67%,未检出痢疾志贺氏菌和鲍氏志贺氏菌;126株福氏志贺氏茵可分为5个亚型,F4c为优势菌;对9种抗菌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超过88%的有奈啶酸、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结论:2005年至2007年志贺氏菌以F4e为优势菌群,其耐药性有所增加,提示临床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山西省霍乱样粪便中分离到拟态弧菌,并检测其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患者家用自来水、金鱼和鱼缸水标本,按照WS289-2008和《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方法 ,对标本进行增菌和选择性培养基的分离培养,疑似菌落以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并用API20E系统鉴定菌种。同时,疑似菌落用PCR检测O1、O139群特异性和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结果粪便标本经增菌后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在庆大琼脂和碱性琼脂上均有霍乱弧菌疑似菌落,但在TCBS琼脂上为绿色、透明、中等大小、光滑、湿润的菌落;血平板上可见灰白色、湿润菌落,有透明溶血环;染色镜检湿片暗视野下未见流星状运动细菌。氧化酶和粘丝实验阳性,霍乱弧菌O1、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菌株经API20E鉴定为拟态弧菌(93.5%可能性)。环境标本中未分离和检测到拟态弧菌。PCR检测该拟态弧菌中携带霍乱毒素基因,而O1、O139群特异性为阴性。结论从急性霍乱样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拟态弧菌,对于临床类似霍乱样症状的病例标本,当病原的霍乱弧菌血清凝集为阴性时,应进一步做霍乱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 对2015-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PFGE分型。结果 2015-2016年共采集腹泻病人标本2 505例,检出目标菌数157例,检出率为6.27%,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2例(3.27%)、沙门菌51例(2.04%)、志贺菌14例(0.56%)、副溶血性弧菌10例(0.4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分离率最高的是EPEC。在对15种常见抗生素药敏实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他啶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率大于9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2个血清型为主,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90%。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全部为tdh阳性。结论 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并对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氏菌进行了耐药基因与分子分型研究,为沙门氏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并初步了解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 2014-2017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对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氏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137株沙门氏菌经诊断血清凝集后共分为16个血清型,主要为肠炎沙门氏菌5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47株、其他沙门氏菌39株。 137株沙门氏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为56.93%;其次为四环素,耐药率为34.31%;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03%、5.84%及0.73%。对萘啶酸耐药的78株沙门氏菌,进行gyrA基因和parC基因点突变的测定,发现对萘啶酸耐药的沙门氏菌gyrA基因与parC基因检出点突变129个。51株肠炎沙门氏菌的相似度在70.6%~100%, 2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相似度在58.9%~100%。结论 山西省沙门氏菌以肠炎沙门氏菌与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主。本地区沙门氏菌萘啶酸耐药情况最为严重,需要加强对沙门氏菌耐药的监测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带菌状况和免疫水平,为流脑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3月,在山西省选择方山县、襄汾县、寿阳县、晋城市城区、大同市南郊区,采集7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培养及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检测919人,咽拭子脑膜炎奈瑟菌阳性的11份,带菌率为1.20%.其中,A群菌阳性带菌率为0.65%,B群菌带菌率为0.54%;血清抗体阳性率,A群为23.39%,C群为10.34%.[结论]山西省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不高,A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脑膜炎奈瑟菌有13个血清型,我国流行以A群为主,B群次之。为了解我省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确定流脑流行的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准确预测、预报流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我们于2005年2月流脑流行季节前按地域分布选取我省大同市南郊区、晋城市城区、临汾市襄汾县、晋中市寿阳县和吕梁市方山县作为调查点,对健康人群带菌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其中急性中毒性菌痢容易误诊,危及生命.为了更好地做好我省的痢疾监测工作,对我省2005-2006年志贺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