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sCD23促T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下,体外渗透化的活化T细胞经亲和纯sCD23的刺激后,比阴性对照多出6条发生磷酸化的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100kD,100kD,88kD,84kD,76kD和52kD。用FACS分析sCD23效应靶细胞中效应亚群的特征,结果显示,亲和层析纯sCD23可促使预活化T细胞中CD4^+CD8^+与CD4^-CD8^-亚群的比值由阴性对照的1.08增高到1.55。按细胞  相似文献   
2.
用自然裂解法提取的可溶性CD23分子(sCD23)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扁桃体单个核细胞,没有观察到任何显著效应。在系统研究PHA预处理与T细胞增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发现:粗提天然sCD23对经PHA预活化24或36小时的扁桃体T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但sCD23在高浓度(≥128ng/ml)时可抑制T细胞增殖。包被CD23McAb的羊红细胞(SRBC)吸收实验证实,对T细胞产生TCGF样效应的有效成份是sCD23。用亲和层析纯化的sCD23进行效应分析也得到与粗提sCD23相同的结果,我们认为,sCD23不能直接活化T细胞,但可能促进经适当诱导后T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诱导T细胞表达sCD23受体的假说,为一步研究CD23分子介导的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3.
CD23分子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综述了CD23分子的研究新进展,CD23作为一种II型穿膜蛋白,结构独特如反向三联体RGD结构,亮氨酸拉链结构和动物血凝素样结构等。该分子主要分布在B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上,其表达与细胞分子阶段及亚群等因素有关。膜CD23的功能是由其天然配体IgE及其血凝素结构区介导的。CD23分子可能作为粘附分子与CD21相互作用而参与免疫调节。可溶性CD23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调控IgE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建立从高表达CD23分子的RPMI8866细胞株分离制备CD23分子的两种方法:自然裂解法和木瓜蛋白酶水解法。比较了此两法的优劣,探讨了CD23回收量的影响因素,经Western blot-ting技术鉴定出制备品中18、37、42、45和86KDa的CD23片段。结果表明,上述方法简便、可靠、易行,且回收量较高。可供研究及分离其它膜分子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及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及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郝振月,徐德胜作者综述了电高辐射对T、B、NK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讨论了其敏感性不同的可能机制。从淋巴细胞受照后花环形成能力,PFC形成能力及其体内移行能力的变化,反映出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同时还就IL...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综述了CD23分子的研究新进展,CD23作为一神Ⅱ型穿膜蛋白,结构独特,如反向三联体RGD结构、亮氨酸拉链结构和动物血凝素样结构等。该分子主要分布在B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上,其表达与细胞分化阶段及亚群等因素有关,膜CD23的功能是由其天然配体IgE及其血凝素结构区介导的。CD23分子可能作为粘附分子与CD21相互作用而参与免疫调节。可溶性CD23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调控IgE的合成,促进T,B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等。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与效应靶细胞上受体或细胞膜上特异性糖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也可能是通过激活bcl-2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8.
在sCD23促T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下,体外渗透化的活化T细胞经亲和纯sCD23的刺激后,比阴性对照多出6条发生磷酸化的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100kD、100kD、88kD、84kD、76kD和52kD。用FACS分析sCD23效应靶细胞中效应亚群的特征,结果显示:亲和层析纯sCD23可促使预活化T细胞中CD4 ̄+CD8 ̄-与CD4 ̄-CD8 ̄+亚群的比值由阴性对照的1.08增高到1.55。按细胞体积大小进一步取门分析,结果表明,该效应主要反映在小体积T细胞群中。本试验结果提示,sCD23可能参与T细胞的信号传递过程;sCD23的效应靶细胞可能是CD4 ̄+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9.
粘附分子在T淋巴细胞移行和组织定位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在粘附分子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参与T淋巴细胞移行及组织定位的粘附分子,着重描述了T淋巴细胞移行的基本特点,不同的细胞系移行方式不同,Tm细胞主要移行到非淋巴样组织,Tn细胞则主要进入淋巴结,T细胞组织定位具有专一性,炎症增加T细胞的粘附效率.本文还讨论了粘附作用的可能模型:T细胞与内皮细胞随机撞击形成脆弱的粘附,激活了T细胞上的整合素,导致T细胞与内皮细胞强有力地粘附,最后移行和定位到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小城镇噪声污染状况,我们对洺关镇街道噪声污染进行了调查。洺关镇地处邯郸和邢台两市之间,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京广铁路、邯邢公路从镇内穿过。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很快,街道人、车流量很大。临街商店密布,市场繁荣,产生的噪声对居民开始有明显影响。1 仪器和方法1.1 测试地点和时间 1987年10月28日晴天,偏南风2~3级,最高温度20~22℃,最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