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采用空管药物治疗乳磨牙尖周病288例,经临床观察2年,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288例,男165例,女123例。年龄4岁~9岁。患牙共135个,牙髓炎或牙髓坏死120个,慢性尖周炎135个,有窦道60个,牙齿松动0°~Ⅲ°。X线片显示:尖周正常,尖周骨质破坏,硬板消失。1.2 空管药物配制灭滴灵0.1g,螺旋霉素0.1g,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建立合理的临床心理干预模式.方法 选择1 36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奇数号入干预组(自我效能心理行为干预组),偶数号入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正畸知识教育,干预组增加自我效能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量感表(GSES)、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第二个月复诊后1周,干预组疼痛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SAS、SDS和GSES评分,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SAS、SDS和GSES评分,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1年后进行正畸治疗满意度评定,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正畸治疗患者进行自我效能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理卫生问题发生,提高正畸的疗效,增强治疗依从性,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3.
固定正畸治疗时患者牙周疼痛影响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正畸病人接受正畸治疗时所产生的牙周疼痛的基本规律及患者牙周疼痛与性别,年龄,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50例患者放置0.012英寸NiTi弓丝后一周内在自然状态下对疼痛的自觉症状,按0,1,2,3,分标准计分,观察牙周疼痛的变化规律。结果:牙周疼痛发生时间戴矫治器后1小时至12小时不等,平均时间为5小时,正畸患者牙周疼痛高峰期在24-48小时,此后疼痛逐渐减轻,至第7天,大多数的患者无明显的疼痛,牙周疼痛与性别无关,年龄越大,疼痛程度愈重,持续时间愈长,教育干预能降低患者的牙周疼痛程度,结论:固定正畸治疗时,牙周疼痛预防及治疗前教育干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氟伐他汀对博莱霉素所致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探讨治疗肺纤维化的新途径.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一次性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造成肺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4组.博莱霉素模型组(n=15):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5mg/kg,制成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卡托普利治疗组(n=15);氟伐他汀治疗组(n=...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研究设计,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济宁市各区1026名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为被试,应用自拟《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行为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1026名被试中,全口失牙的老年人占总被试5.3%,性别与全口失牙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 =0.162,P>0.05).年龄与全口失牙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9.089,P<0.01);②每天刷牙的占总被试86.3%,饭后必漱口的占56.4%,每天使用牙线的占0.6%,采用竖刷法的占35.4%;③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试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以及参加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影响其口腔健康认知行为.结论 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受多因素影响,应在了解老年人口腔保健认知及行为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区口腔保健宣传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2×4矫治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1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0例病例均为口腔正畸门诊患者,以替牙期2~4个切牙反牙合,磨牙中性偏近中,反覆盖小于2.5mm,下颌后退至切牙对刃位置,反覆牙合较浅,上切牙唇面仍可粘着方托槽,而...  相似文献   
7.
社会人群刷牙习惯与口腔疾病的关系郑衍亮,谢景芳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2111)不良的刷牙习惯与行为能致多种口腔疾病,特别是龋病和牙周病。近几十年来,刷牙的方法及其与刷牙有关的个体与社会行为,已经成为口腔预防医学和口腔社会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畸病人接受正畸治疗时所产生的牙周疼痛的基本规律及患者牙周疼痛与性别、年龄、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50例患者放置0.012英寸NiTi弓丝后一周内在自然状态下对疼痛的自觉症状,按0、1、2、3分标准计分,观察牙周疼痛的变化规律.结果牙周疼痛发生时间戴矫治器后1小时至12小时不等,平均时间为5小时,正畸患者牙周疼痛高峰期在24~48小时,此后疼痛逐渐减轻,至第7天,大多数的患者无明显的疼痛.牙周疼痛与性别无关,年龄越大,疼痛程度愈重,持续时间愈长;教育干预能降低患者的牙周疼痛程度.结论固定正畸治疗时,牙周疼痛预防及治疗前教育干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相关性分析郑衍亮谢景芳邓丽口腔不良习惯是发生于口腔环境的异常习惯行为。在儿童牙颌系统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口腔不良习惯作为外来的作用力是引起错颌畸形的常见因素之一,而不良习惯的发生与形成,又多在儿童期,因此对于儿童口腔不良习...  相似文献   
10.
舌癌是当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因舌癌本身的疼痛或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身体康复及生活质量,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的痛苦。因此,对舌癌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成为促进舌癌患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2004年6月~2006年2月我们对舌癌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象为2005年2月~2006年2月住院治疗的舌癌患者,入组要求为手术后2w后接受术后化疗患者,共23例,按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1例,年龄35~68岁,女性4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